APP下载

让想象开启智慧的心门

2018-08-20陶磊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想象教学学生

陶磊

【摘 要】 曾经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名叫《我爱家乡的西瓜树》,文章写道自己是如何呵护这颗西瓜树的,希望它快快长大,陪自己做游戏。很多观众表示支持孩子的想象,不过也有人表示不赞同这种缺乏常识的想象:西瓜怎么能长在树上呢?而我认为,既然是想象,那么就应该是特立独行的,是别人想不到的。想象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开启呢?可以创造机会,培养隐性目標;可以添补空白,层层挖掘差异;可以入情入境,尽情享受文本;还可以无限拓展,升华积淀情感。

想象其实展现的是一个孩子的智慧,我们应该予以保护,不,我觉得用爱护这个词更合适。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阶段,此时,老师如果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加以常规的训练,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吴克扬在《创造之秘》中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开启孩子智慧的心门呢?

【关键词】想象;学生;教学

一、创造机会,培养隐性目标

陶行知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的每节课都有确定的学习目标,这种显性的目标可能会忽视目标以外的有价值的非预期目标,而这恰恰是教学的必然生成和学生可能出现的有创见的“小惊喜”。传统所确定的不变的显性目标所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的显能,而隐性的目标直接指向挖掘人的潜能。例如,我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出示诗名后,许多孩子这样读诗名:把“登/鹳雀楼”读成“登鹳/雀楼”,我立即告诉学生:“鹳雀楼是一座楼的名称,要连读。”这时,一个调皮的孩子大声问:“这个楼为什么叫鹳雀楼?”对于备好了课的老师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而我故意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鹳、雀都是鸟,这座楼雕着鹳和雀;有的说,这座楼上有许多鹳雀来做窝的……“为什么叫鹳雀楼?”不是本诗的教学目标,可就是这种教学中的刻意培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添补空白,层层挖掘差异

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去挖掘,去开发他们对于不同问题的想象。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美国小学名师雷夫说过:“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我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想象自己如果有一袋麦子时,会学文中哪个小动物的做法?大多数学生说:“我会学小猴的!”有的说:“学小牛和小猴,先吃掉一部分,再种下一部分。”但有个同学说:“学小猪,我要全吃掉。”班级哄堂大笑,这时,我很淡定地说:“对,你学习小猪没有错,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学小猪?”他想了一会说:“我喜欢小猪。”我接着问:“喜欢小猪身上哪些特点呢?”他说:“喜欢它可爱,还有……”他突然眼睛一发亮,说:“我和小猪一样,我也喜欢吃各种美食,我还和小猪一样,会做饭呢!”我即刻说:“对,你和小猪一样可爱,民以食为天呢!吃饱才是关键啊!”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在我与他的层层对话中,他通过小猪想象到自己的可爱,想到自己的某些特质,其实这就是挖掘智慧,发散思维,他摒弃了多数人的想法,一颗想象的种子由此种下,同时,也对没人学习小猪行为的回答添补了空白,让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想象而丰富多彩。

三、入情入境,尽情享受文本

爱默生曾说过:“对于成人来说,太阳照亮的只是他们的眼睛,但对孩子们来说,太阳却能透过他们的眼睛照进他们的心田。”引领他们走进真实的空间,他们会还你一个五彩的世界。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要学生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享受到文体的魅力,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假如你做了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在你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有的学生说:“我听到风姐姐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我真想为她们跳上一段快乐的舞蹈。于是荷花跟着风姐姐一起翩翩起舞。”有的学生说:“荷花真美呀,我要把它们都搬回家里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尽情领略文本之美,在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在教学《蒲公英》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将课文当剧本进行表演,让孩子走进文本,将自己变成文中人,这里,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落在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学生因为之前进入文中情境了,知道了不落在泥土里的下场,所以劝告起来头头是道。我想这大概就是情境之下创造出的想象力吧!

四、无限拓展,升华积淀情感

语文教学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内化与吸收的过程,就像蜜蜂采蜜。例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小稻秧和杂草、喷雾剂之间的故事,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象: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你愿意怎样帮助它们?学生们因为有了之前的表演,好像有很多话说。有的学生说:“小稻秧遇到了太阳光猛烈的照射,干枯了,我要提很多水去给它们喝。”有的学生说:“小稻秧遭到了小虫子们的威胁,我要带上农药去救它们。”有的学生说:“小稻秧遇到了大雨哥哥的侵袭,全倒下了,我要带上全家人把田里的水都给吸干了。”这样的奇思妙想很多很多,以致于学生们停不下来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他们在拓展的环节中,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对小稻秧的爱护之情也更加深了。

赵鑫珊在《哲学与当代世界》中说:“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让他们在想象的推动下打开智慧的大门!

猜你喜欢

想象教学学生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