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探析

2018-08-20赛力克·哈森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动笔主观题做题

赛力克·哈森

【摘 要】阅读理解作为小学六年级语文测试中一项占比非常大的题型,一直以来受到广大学生以及教师的重视,但阅读理解又因为大量需记忆背诵的客观题以及反映考生真实阅读理解水平的主观题,导致此类题型成为大部分学生难以攻克的难关。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考生如何读懂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对最困难的主观题部分给出了部分文体小结,让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一、读懂文章的基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许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由于经验不足或对技巧不了解导致慌乱,在没有理清文章内容及作者的行文思路的情况下就动笔答题,必然导致答案七零八落,答不到点上。有这种情况的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在答题前最重要的就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在写每一篇文章时都会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文章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为了阐明或描述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练习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学生可以训练自己慢慢养成为自然段标段号的习惯,也许这个习惯看起来和归纳中心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然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帮助学生养成思考每段中心思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找寻、读懂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体现作者观点,阐明文章主旨或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的词句。此类句子一般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

1.动笔前先阅读

学生拿到题目后,先不要急着做题,正如上文所说,在小学学生阅读能力没有那么深厚的情况下,着急答题极易出现答案支离破碎、词不达意的现象。所以笔者建议,在动笔做题前,先读两遍文章,第一遍快速泛读,重点理解文章体裁及行文结构,在文章读完前,千万不要着急动笔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有两种做题顺序,第一种是“顺读法”,先从头到尾读懂文章后再做题。另一种是“倒读法”,即学生先读题,然后再回到题目中寻找答案。基于这两种方法,笔者比较赞成第二种方法,即“倒读法”,因为这样做题读文章时是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更有侧重性,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阅读时间。

2.动笔后先分析

动笔后先分析,分析什么呢?这里讲的是分析文章的具体结构,学生可以在解题前先动笔将文章中在结构上起过渡、连接等作用的詞语、句子、短语、段落等画下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包含着解题的重要信息。同时,画出这些词句后,学生会发现文章结构一下变得十分清晰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

3.答题时有框架

框架在这里指的就是答题文体,尤其是在答主观题时,文体是非常受欢迎,同时又很容易得分的答题技巧,学生需要做的就是重点地圈下文章中的关键字、关键词等,目的是在答题时可以直接提取文中有效信息。有些题目可以用原文回答,而对于需要阐述自己观点的情况,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挖掘文章隐含的信息和深层含义来做答。

二、提高阅读的技巧:常用文体概述小结

文体即大家通常所说的答题框架,上文所阐述的是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在阅读理解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在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应试技巧也是拿下阅读理解这类题型所必不可少的,文体不仅是一种应试技巧,在时间紧迫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提高成绩。

1.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时间、地点、人、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换了……后,就与事实不符。

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详做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论

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题型,不管了解多少答题技巧,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从学生的阅读能力抓起,学生能力提高后,再辅以一定的答题技巧,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攻克阅读理解这一难关。本文也介绍了部分答题问题技巧框架,并不是非常全面,具体需要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年09期

[2]郑春.主线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观点[M].

猜你喜欢

动笔主观题做题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毛毛雨
春天的雨
多写创意日记激发动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