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园地”抓语言运用

2018-08-20李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园地儿歌成语

李燕

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常常利用课文挖掘语言训练点进行训练,常见的有仿写、续写、补白等,笔者认为语文园地更是一个语言训练的好素材。“语文园地”对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其教学价值在于帮助学生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园地”里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我们的“语文”本身就是语言、文字。《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2011版》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我认为“语文园地”所承载的应当是这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文园地时,不要局限于知识点本身的延伸,其实它还可以以一个知识点拓展出多个能力培养模块。下面以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为例来说明

一、以一点拓N点

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

本内容在于让学生知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在教学中我采用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说说句子中“光”字的不同含义。

第二步:出示字典中的九种解释:①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②荣誉;③使显赫;④景物;⑤光滑;⑥完了,一点不剩;⑦露着;⑧单,只;⑨姓。

让学生对照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第三步:根据这九种解释,让学生试着组个词或者说句话

一般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做到第一、二步,这只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而第三步才是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二、抓语言特征拓展语言训练

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

依然采用三步走:

一是比喻句、拟人句训练。读三句话并分析分别写了树木的什么。(外形、果实或花朵、生长特点),九种植物有的生长在北方,学生见过,而有的生长在南方,学生很陌生,我通过图片这一直观形象,与文字结合让学生感受“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花开红似火”的比喻、“桂树花开十里香”的夸张句,形象又生动。

二是儿歌的积累与背诵。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先去掉儿歌中的九种植物让学生背诵,然后只留下九种植物名称其余去掉背诵,反复的诵读、补词的过程中学生会背了,这种背诵方式层层推进,拾级而上,学生学得轻松。

( )高,( )壮, 榆树( ),槐树( ),

( )树叶像手掌。 梧桐( )。

( )花开红似火, 石榴( ),

( )花开十里香, 桂树( ),

( )结果紫又甜。 桑树( )。

( )四季披绿装, 松树( ),

( )喜暖在南方, 棕树( ),

( )耐寒守边疆。 橡树( )。

三是仿写片段。想想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树木,像儿歌这样也写一写?可以写一两句,可以像作者这样用上比喻句和拟人句。孩子们的创作力得到充分地展现:“柳树枝条细如丝,杨树身子直又挺。”“榕树茂盛根连根,桦树皮肤白似奶。”“桃树开花粉似霞,梨树花开白如雪”……

從图片感知到诵读体会,再到熟读能诵的积累,最后到运用,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一个又一个言语训练中被打开,想象力充分发挥,片段的仿写由此形成。

三、课上练与课下练相结合

有的知识在课上拓展练后还要在课下巩固,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这些优美的句子要让学生积累背会,同时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我是这样安排训练点的:

课上练:①积累背会句子;②判断比喻句;③拓展判断:

a.那件事他好像忘了。

b.长江大桥仿佛一条巨龙横跨在江面上。

c.小丽长得像妈妈。

d.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课下练:①改写比喻句:

a.秋天,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

b.弯弯的小河伸向远方晶莹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②仿写2个比喻句。

四、类比拓展

语文园地一和四《日积月累》: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这些成语是要求学生按照类别积累的,既要求学生拓展词语积累量,还要训练学生学会恰当运用,在教学中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试着给成语分分类。(描写花草的;描写日月的;描写山峦的;关于勤奋学习的;关于专心学习的;关于珍惜时间的)

②再出示两组成语,按上面的分类给词语归位。

③试着按类别积累这些成语,你能记住几个?

④运用上面的成语说句话,看谁用的最多。

语文园地的设计既有对本单元训练点的回顾与归纳,又有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灵动的思维,从文字本身挖掘语言训练点,以一代十,以点带面,发挥好“园地”的作用,让训练变得有趣而充实,让学生徜徉在语言的“花海”中学到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园地儿歌成语
园地再现
书画园地
猜成语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