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0康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导图口语

康龙

目前的口语交际课堂现状不容乐观,我觉得要改变!要让口语交际课堂展现学生的精彩,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与交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事干,教学设计要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交流些什么?怎么有效交流?于是,我想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口语交际教学建立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之上。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在英国、台湾等地已被编入中小学课程。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要求。因此,笔者尝试探究它在语文学科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得知,思维导图是可以在口语交际中有效使用的。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培养聆听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至2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低年级的学生的听话习惯较差,在发现与别人的观点不一样时会抢着说,打断说话人的发言,或者因开小差听不清楚发言者的话。

对低年级学生听力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首先,要求做到“正确地听”,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看着说话人,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其次,要求做到“主体地听”,即要求学生能大体听懂对方的话,思考对方说话的内容,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同样的知识点,如果用有趣的、别具一格的方式呈现,就容易被人记住,如果呈现这些知识点的方式平淡无奇,则很容易被遗忘,并产生困倦和疲惫。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看着思维导图听讲解无疑更易刺激大脑,比单纯的听更有吸引力。

其次,思维导图培养说话的条理性,《語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在听故事、看音像作品时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

低年级学生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讲话不完整、不规范。个别胆小的学生站起来说时不自信,说话声音很小,怕别人笑话。因此,低年级学生说话训练最基本是要他们先学会“规范地说”,即用普通话说完整的一句话、连贯的几句话。其次,要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说”,即学生明确自己是在对别人说话,态度大方,有礼貌。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把学生即兴发言归纳起来,进行整合和梳理,有了思维导图的辅助他们就能自信地把交流的内容有条理地复述出来,做到态度自然大方充满信心,大大提高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三,思维导图培养小组交流的融洽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语交际还包括讨论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讨论交流能力的提高,但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仍然较难开展。教师给了学生交谈机会,却发现很多小组长不会组织组员合作,组员也不知道如何合作,导致合作行为低效。其次,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自己在讨论交流中表现最好,所以在交流中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密切相关。合作得好,不仅讨论有成效,口语交际能力也能从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导图口语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第6章 一次函数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