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小活动点亮语文课堂

2018-08-20李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话剧表演飞花辩论

李平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三点偶得共赏。

一、以“飞花令”的形式积累古诗词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唐诗宋词。诗之美,词之韵,应该如何传达?应该如何积累?如何理解?通过学情反馈,学生普遍认为诗词与他们相距甚远,难以理解,因而兴趣不浓,而机械式的记忆,导致记得快忘得更快。怎么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怎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怎样让遥远的古诗词回归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思考的。

经过选择,可以模仿《中国诗词大会》改良版“飞花令”的形式,借此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将全班學生分为AB两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整个活动的主持人,采用AB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确保全部学生能够参与。将“飞花令”关键字定位为“春”“花”“秋”“月”这四个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降低参与难度。在正式比赛前,学生用了一周的课余时间充分积累。比赛时,根据两组的座次AB组分别派出学生两两相对,以对答出错人数较多的为败方。

以“飞花令”的形式开展古诗词的背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活动的形式带“活”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

二、以话剧表演的形式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学习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谈“文言”色变。传统的学习思路,简单机械,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使得文言文学习止步不前。

学习《左传》《战国策》这部分文章时,鉴于文本语言对话较多,阅读难度不大,教师系统地串讲浪费时间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因此,对这部分篇目我采取话剧表演的形式学习。

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曹刿论战》时,就可以采取编排话剧的形式进行课堂安排。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特别感兴趣,积极参与。限于时间较为紧张,可以将所有学生分为AB两组,每组编排不同的内容,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给组里的学生详细分工,每组又分为剧本准备组、道具准备组、演员编排、导演选择等。结果会大大出乎预测,学生会呈现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通过这样的话剧表演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以辩论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辨力

语文中考形式不断创新,越来越贴近时代和生活,越来越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见识,积累观点。怎样积累?除了传统阅读积累形式,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采取辩论会等形式。就每周出现的热点,利用典型事件,找准切入点,选好辩论主题,让学生辩论。在辩论的过程,学生思考的思路更加清晰,逻辑性增强,对事件的认识也更全面深刻。

猜你喜欢

话剧表演飞花辩论
春城无处不飞花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南方和北方
话剧表演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
浅谈话剧表演艺术
试论话剧表演中方言的重要性
浅谈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调动与运用
同影子辩论
对雪
Windf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