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2018-08-20廖巧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探究

廖巧芳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实际上也是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师生明确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行动,有助于课标规定目标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地探索,做个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实际上也是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师生明确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行动,有助于课标规定目标的实现。当学生有了的任务观,也就会产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以任务为导引来开展教学有助于教材作用的最大发挥。以“学生的主体”的课堂教学,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做的让学生去做,能说的让学生去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地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多探究多实践多活动,从中主动获取知识。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乐学、好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做学习的主人。

一、尝试自学,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预习就是让学生先自学课文,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预习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把语文阅读教学课上成以自学为主的训练课,就要把预习放在首要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能力,尝试着去了解。为此,在学习每一课前,精心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注重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例如:在低年级识字学词学句的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拼音知识和拼读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尝试拼读生字,进而朗读课文,熟读课文;通过找形近字分辨比较,分别组词进而记住字形;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及句子的意思;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2至3遍,自学生字词语;(2)在文中勾、点、圈、划、注,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3)试写段意,概括中心;(4)试做课后部分作业后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5)翻阅查找相关资料。预习后,再通过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或者以个别汇报、集体评议的形式,使学生一方面印证自己的预习效果,从他人身上得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注重学生参与程度

新课改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科学而艺术地提出了学生语文实践的任务,从内容上看有听说读写的硬任务,也有引导发现方法、熏陶情感态度和培养的软任务。从呈现形式上看,灵活多样,层次性强,给不同类学生提供了选择学习的机会。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展自己的见解。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例如,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使师生都成为“钻进套子里的人”。“满堂灌”是传统的阅读训练方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制定教学目标,遵循接受规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腾出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把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在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品味去欣赏,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创新的火花。

三、自主学习,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靠这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改正,不是一味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例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教学中,讲到陈庚同志为什么说他受骗了?这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把“受骗”换成另一种说法是什么呢?学生很快回答:“是上当”。我进一步引导:这个“当”是谁人设的?是什么“当”呢?陈庚同志为什么说他受骗了呢?然后分四人一组讨论。只见学生们时而交头接耳,时而在纸上写着,有的正展开讨论,个个非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

四、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发挥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如“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等。

例如,我在教学《奇异的植物世界》这一课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两种奇异的植物的奇异之处,和作者的写作方法,剩下的四种植物,同学们要先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就让他们自由学。然后让他们说说这些植物的奇异之处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由于学生用了自己喜欢方式学习,所以他们很快就在课本上找到了各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结语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学习,选择学法学习,是實现“教而不教”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同“填鸭式”相对立;它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扩展思维、愿学乐学,它照顾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应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0(05)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中职市场营销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