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方新石瓢壶》的文化韵味

2018-08-20周小方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石瓢壶嘴方圆

周小方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中国的陶瓷中,陶器虽早,然而自从瓷器发明之后,便出现了后来者居上的局面,陶器落在了后边,只能做些民间的应用杂器,所谓“不登大雅之堂”了。自从紫砂用作茶壶,明显改变了这种地步,它倍受推崇的程度有的超过了瓷器,可以说,能够与瓷器相媲美的,在陶器中莫过于紫砂了。宜兴紫砂壶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繁荣于当代,作为一种世界名陶,时至今日,它依然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趋势,且名家辈出,创新无限。自古以来,与方圆文化相关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不胜枚举,紫砂壶艺亦不例外,这些作品以不同的风格特征诠释着方圆之道,流露出方圆之美。紫砂壶《方新石瓢》便是深刻地融入了方圆文化的一件作品,该壶在形象和内涵方面吸取了诸多文化和艺术元素,尽显方圆之美。

艺术形式作为时代的产物,它要保持民族形式的生命力,就必须自觉地融合于时代的大环境中,体现现代人的思想与文化生存环境,寻求它所处语境中的话语权。对于紫砂壶的设计而言,既能折射出一定水平的审美价值与优秀文化,又能满足人们对紫砂壶形体艺术追求的就是一把好壶,《方新石瓢壶》此壶可赏、可玩、可进行美学分析,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实用与欣赏的佳器。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方新石瓢壶》

《方新石瓢壶》壶身方圆结合,壶嘴直立,从壶身伸出,壶把圆润,方圆结合,整个壶身丰阔饱满,壶嘴坚挺有力,出水顺畅,圈足稳当,使壶显得挺括有神,沉静而深意隽永。壶身光洁素雅,泛着现代的简约风格。温润的色泽,内敛的气度,成熟豁达。

历代紫砂名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风格和文化积淀,跻身国粹,在紫砂工艺发展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中国陶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明显的特点,它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陶瓷壶具都是反应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壶具的造型及审美。纵观其历史发展和演变,一般表现为由租到精,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中国陶瓷壶具造型演变就是中国工艺品的发展及演变的缩影。

猜你喜欢

石瓢壶嘴方圆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简述《君子石瓢》的前世今生
浅析紫砂经典器型“石瓢”的前世与今生
撞不周山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石瓢壶”探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