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有座没有围墙的“紫禁城”

2018-08-20章夫

人民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路易十四凡尔赛宫紫禁城

章夫

凡尔赛宫不是一般的王宫,它浑身上下都讲述着一个朝代、一个国家、一个家族未尽的故事,凡尔赛宫浓缩和见证了巴黎乃至法国一段极为关键的历史。

法国的历史,很大程度聚焦在“路易家族”的兴衰史上。100年的凡尔赛宫迎候着它的三位新主人:野心勃勃、建立专制集权盛世的路易十四;昏庸无度、坐吃山空、战败失利而迅速衰落的路易十五;在颓势中试图改革和重振、开明却又软弱、最终被自己参与革新局面失控而断送的路易十六。

路易十四在位的时代(1643—1715年),与康熙时代(1662—1722年)有着惊人的重合。他们年龄相当,童年命运类同,登基后的手腕也相若。一个上朝执政72年,一个君临天下60年。

50年筑造一幢奢华宫殿

凡尔赛宫在巴黎西南22公里一个名叫凡尔赛的小镇上。巴黎宛若一个旅游博物馆,世界各种奇异珍品都会让每个前来到此的人眼花缭乱。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到巴黎的,大都是奔着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和塞纳河等世界顶尖级景点的。相对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点而言,凡尔赛宫似乎要稍显逊色。

法国最后的统治王朝是大名鼎鼎的波旁王朝。封建王朝都是家族承袭制,所以从1589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整整200年的波旁王朝,就是在这个波旁家族里代代相传,子承父业的。

波旁王朝的开端是亨利四世,他的王位传给了他幼小的长子——路易十三。再往下,就是法国大革命前最后的三个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了。

最为辉煌的应该定格在路易十四那个朝代。凡尔赛宫原系路易十三游猎的一个庄园,在路易十四时期得以“重用”。始建于1661年,前后费时50年,动用数万名工人,建筑师也是不停地更换。安德烈·勒诺特尔负责园林设计,他的设计规模大大超过了原有的庄园范围,整个园林占地10公顷。

凡尔赛宫的正宫是南北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殿外观宏伟壮丽,内部的陈设和装饰则更富有艺术魅力。500多间大小殿堂处处金碧辉煌,堪称豪华盖世。

装饰是以雕刻、巨幅油画和挂毯组合而成,再配置造型精巧、工艺绝佳的家具。一些厅堂还陈列着世界级的艺术品,其中也有中国的古代瓷器。宫中大厅的面壁上端刻着许多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精巧而优美,宫殿内部装潢考究,墙壁与柱子都是以各色大理石再镶金嵌玉制作而成。天花板是用金漆做的彩绘,再加以各种装饰用的贝壳或花饰及错综复杂的曲线,都让前来的游人产生豪华奢靡和富丽奇巧之感。

路易十四迁至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的广场上,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那尊青铜雕像——路易十四骑在高头大马上作挥斥敌军状。无疑,这里是游客留影率最高的“背景”。

在巴黎,到处都可看到这熟悉而又蓬松着一头深色卷发的身影。

凡尔赛宫广场地面,还是香舍丽榭大街式的那种“欧洲式”老砖。老砖的铺设十分讲究,这些老砖都是竖起来栽在地里的,一块一块相依在一起颇为结实,虽历经若干朝代但都没有风化或变形。

严格来说,凡尔赛宫的外表显得有几分朴实无华。今天的凡尔赛宫,只对游客开放很小的一部分。其中有国王的卧室,国王与大臣们一起翩翩起舞的镜廊,还有王后的寝室。据说“大革命”过后,这里的物什几乎被洗劫一空,后来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便依照原有的风貌复制了王室的物什。

凡尔赛宫在全盛时期,宫内外有两万人之多,单是皇宫本身就可以容纳近五千人。

五岁便登基做国王的路易十四,其时朝廷中有诸多长辈和大臣明争暗斗,各种朝臣间的勾心斗角或尔虞我诈举目皆是。日渐成人的路易十四将这一切都尽收眼底,恨透了当时令他窒息的王宫所在地——卢浮宫,于是便发誓迁宫至凡尔赛这个野兽时常出没的偏僻之地。

宫廷一搬至凡尔赛,贵族们不得已便纷纷迁徙此地。这也标明了权力的均衡被打破。贵族在离开甚至在逐步失去自己过往的盛世,失去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实力,开始越来越多地依附于君权。在这个时候,谁还能指望他们继续履行一个朝代的机制而有效地去制约王权?

由于凡尔赛远离市中心,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有路易十四亲自“侍候”着,这些重臣难有胆量和精力再重返自己的府邸“走后门”“拉关系”“结朋党”“排异己”。

偌大一个王宫没有一道高墙

徜徉凡尔赛宫,凝视着皇家花园,我的头脑里始终将它与北京的紫禁城作比,从政治规格到历史环境,还有其主人的命运,都有着惊人的类似。

一眼望去,看着郁郁葱葱的一片,我脑海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偌大一个王宫,竟没有一道高墙,路易家族的安全是怎样得以保证的?”这也与紫禁城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不由想到作家徐迟老先生曾拿凡尔赛宫与故宫作有趣的对比,我认为是极其有道理的。在故宫,除了从围在围墙里的假山、花木、盆景后面的“御花园”可找到花草植物之外,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到太和殿前的太和门,一道道大门小门侧门重门深锁,直到神武门,在其“中轴线”上,你根本找不到一棵树木和令人心仪的花草。凡尔赛宫和园林所占面积不亚于紫禁城那般大小,然其宫殿建筑面积只占整个面积的极少部分,其余全是满眼碧绿的“法国园林”。

徐迟认为,这不是北方特殊天气所致,也不是皇帝大臣们不喜欢花木,关键是“怕”字思想在作祟。他们怕这些花丛中隐藏着刺客和谋反之士,他们怕自己的江山就这样轻易易主。

于是乎,从威严的“三大殿”极目远眺,视野所至,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于是乎,一条条长巷替代花园隔开了无数后宫深庭;于是乎,一垛垛城墙围墙又高又深,又厚又密,不要说庶民百姓,就是宫中大臣也难辨方向东西。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奇特的现象。东方的宫殿是封闭的、晦隐的和内向的,而西方的宫廷特别是它的园林却是开放的、明朗的和外向的。

17世纪的法国是西方历史上君主制度空前强大的时期,文艺复兴使人们重新发现了自身的完美和思想的力量,确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

那些高大的法国式窗户与纤细的爱奥尼柱式相结合,使得整条立面有如一排透明的结构。诺伯格·舒尔兹曾认为,凡尔赛宫殿由此具有了玻璃房屋的特征,成为联系哥特时期的透明结构和19世纪钢结构玻璃建筑的伟大作品。

猜你喜欢

路易十四凡尔赛宫紫禁城
华丽的法式宫苑: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365
凡尔赛宫助路易十四集权
皇帝写的“诗”
凡尔赛宫助路易十四集权
路易十四和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的欣赏式教学
紫禁城中嵌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