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赏析

2018-08-16李婉纯

艺海 2018年7期
关键词:巴赫

李婉纯

〔摘 要〕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为巴赫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从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中间乐章及末乐章三个部分出发,对协奏曲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对乐曲的价值进行了赏析,并分析了乐曲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启示,以期提高现代音乐创作者对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的赏析能力。

〔关键词〕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由第一乐章、中间乐章及末乐章三大部分构成,每一乐章的创作特点及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第一乐章的特点,以灵活、欢快为主。中间乐章的特点,则以悲伤为主。末乐章突破了上述两大乐章的特点,使乐曲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现代音乐的艺术价值已经逐渐消失。在此环境下,对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进行赏析较为必要。

一、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赏析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特点及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第一乐章

(1)第一乐章的特点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原稿的演奏乐器包括小提琴与双簧管两种。由于乐器较为复杂,因此原稿丢失后,重新谱写的重写曲,难度及艺术价值同样较高。该乐曲乐队的伴奏部分,基本维持原有的状态,因此,作品原有的艺术特点仍存在。以维瓦尔第的协奏曲为例,该协奏曲采用了从慢到快,再到慢的三快章结构写成,属于巴赫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作曲方式,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的特点与之相同。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创作特点相对保守。不仅为接下来的音乐创作留下的余地,且为乐章情感的描绘埋下了伏笔,创作的灵活性及巧妙性较高。

(2 )第一乐章赏析 第一乐章的作曲方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巴洛克风格。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多次全奏,才能使乐曲的主题得以凸显,难度较大。乐曲开始时,带给听众的感受以活泼为主。通过对插句特点的观察可见,乐曲的插句,多由主题的片段引申而来,可见,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具有较为明显的创新性及趣味性特点。主题片段与乐曲插句之间的相互转换,不仅不会带给听众突兀的感受,还能够相互衬托、相互补充,将乐曲的娓娓道来的形式呈现出来,极大增强了乐曲的灵活性。当第一乐章演奏完成后,听众往往会陷入音乐世界当中,期待接下来的故事,期待感受乐曲更深层次的情感。

(3) 第一乐章的创作启示 总结可见,插句与乐曲主题之间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是决定乐曲是否和谐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演奏者充分表达出乐曲思想的关键。通过对第一乐章全奏中叠句特点的观察发现,叠句在近关系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多连贯出现,因此,乐曲往往会给人以简单和谐之感。第一乐章结尾的形式,以重复性为主。采用该方式结束乐章,可将听众逐渐带领到乐曲所描绘的世界中,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未来,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参考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特点,充分利用叠句,对作品的场景进行描述。以确保听众能够在叠句的影响下,获得和谐的体验。使听众能够自然而然地追随创作者的脚步,进入到音乐世界当中,使灵魂得到洗礼。

2.中间乐章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中间乐章的特点、艺术价值及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启示如下:

(1) 中间乐章的特点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的中间乐章为慢乐章,需由两件独奏乐曲二重奏进行演奏,乐章的情感以悲伤为主,对两件乐器配合度的要求较高。中间乐章为百分之二拍,具有较强的活力。聆听音乐时,听众将能够感受到乐曲即将达到高潮的部分。随着乐曲节拍的变化,乐曲的风格,以及听众的体验,同样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演奏过程中,由于乐曲的音符较为密集,因此对演奏者技能的要求较高。演奏者需保证在表现密集音符的基础上,使之呈现出轻柔的特点,以确保中间乐章的情感得以呈现,确保巴赫在中间乐章中所描绘的场景能够充分展现在听众的眼前。

(2) 中间乐章的赏析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的中间乐章,特点以“悲伤”为主。平铺直叙的手法,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且容易导致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巴赫在中间乐章中,巧妙加入了高音。随着高音的变化,演奏的难度逐渐增加,而乐曲的精髓,也将逐渐流露。中间乐章演奏过程中,如演奏者未能够根据高音的变化,对演奏力度进行调整,很容易对该乐曲的表现力造成影响,导致悲伤的气氛被破坏,影响听众的欣赏体验。对此,演奏时,演奏者必须保证在读谱的基础上,了解该乐章的特点,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演奏力度的调整,与高音的变化形式相适应,提高乐曲的表现力,提高乐曲中间乐章的表达水平。

(3) 中间乐章的启示 总结可见,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旋律的线条以声乐风格为主,但乐器感同样较为浓厚。该乐曲演奏时,演奏者应在了解乐器的声乐特点的基础上,将乐器应用到演奏过程中,使巴赫的创作风格得以体现。第二乐章结束时,和弦的悬念感较为柔和。但末乐章开始后,该风格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演奏者同样需对该特点加以重视,以提高乐曲的表现力。未来,音乐创作者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不妨参考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中间乐章的特点,对音乐的风格进行描述以及强调,并积极利用声乐风格,激发起听众的追随感,为听众营造悬念感,使音乐的表现力以及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末乐章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末乐章的特点、艺术价值及對现代音乐创作的启示如下:

(1)末乐章的特点 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的末乐章,风格相对热烈,基本形式与第一乐章基本相同。乐章开始后,全奏与独奏的演奏方式,将以交替的形式反复出现。上述演奏特点,体现出了浓厚的“巴赫式风格”,利用不断的交替以及重复,为接下来乐曲的演奏,做好铺垫。多次出现的全奏主题,于乐章开始后,便立即出现。这一主题的音型,以粗狂为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听众的心情,将随着音型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乐曲所要传达的理念,也将在听众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将该特点渗透到乐曲中,不仅提高了乐曲的灵活性,同时也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使节拍强弱的对比得到了凸显,将乐曲深化到了更高的层次。

(2) 末乐章的赏析 通过对末乐章的观察发现,该乐章存在着弱起主题的特点,采用该方式突出主题,能够进一步突出强拍的力度,使末乐章辉煌、壮烈、冲动等特点得以体现。全奏主题多次出现,可使听众联想到冲锋的号角声以及战斗的画面,使奔腾的河流、深邃的峡谷以及险恶的滩涂,均集合在同一画面中,以音符以及和弦的形式,呈现在听众的眼前。而听众通过对末乐章的赏析,同样能够感受到乐曲所描绘的场景的紧张与激昂,使其聆听体验得以改善。可见,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的末乐章,紧张感较为浓厚。末乐章接近尾声时,和弦的紧张度进一步提高,音乐的高潮即将到来。直至乐曲末尾,上述紧张的气氛才得到一定的缓和。整个乐曲逐渐舒缓下来,直至结束。

(3) 末乐章的启示 总结可见,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具有结构严谨、规范,创作技巧纯熟、精炼的特点。该创作方式凝结了各个音乐大师的创作精髓,体现了强烈的结构美以及形式美。艺术作品的美,如单独体现在结构及形式两方面,极容易流于俗套,对作品价值的提升造成影响。巴赫的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对各乐章不同情感的描述,使音乐的内在美得到明显的提升。未来,音乐创作者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可利用巴赫C小调小提琴双簧管协奏曲末乐章的创作特点,提高乐曲结尾部分的价值。鉴于巴赫的作品,具有结构规范、严谨的特征。现代音乐创作者,同样需保留其特征。从结构、形式、灵魂以及感染力等多方面,衔接精彩纷呈的中间乐章,使乐曲能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尾部分,降低结尾的突兀感。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袁亦佳,邓志勇. 巴赫音乐的宗教释义——以《平均律钢琴曲集》第四首《升c小调前奏曲BWV 849》为例[J]. 黄河之声,2017,(07).

[2]方迪.倾听c小调的“弦”外之音——以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五号之萨拉班德舞曲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04.

[3]周凌霄. 音乐想象在调性色彩与意义建构中的综合作用研究——以巴赫NO.2(c小调)为例[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04).

猜你喜欢

巴赫
历史语境中的巴赫签名动机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巴赫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巴赫:我的人生很精彩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我是听巴赫的
我是听巴赫的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