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追肥与采摘次数对菜用黄麻产量的影响

2018-08-16赵艳红侯文焕唐兴富廖小芳李初英

西南农业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采摘期菜用嫩茎

赵艳红,侯文焕,唐兴富,廖小芳,李初英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研究意义】菜用黄麻为锻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可食用的黄麻品种类型,具有长果种和圆果种两个栽培种。菜用黄麻主食嫩茎和幼叶,嫩茎质地爽脆,幼叶软滑清香,风味独特,口感极佳,常食具有补钙、硒、微量元素及健脾胃、润肠通便、降血压、祛疲劳、抗癌等功效[1]。菜用黄麻品种“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100 g鲜样中硒含量分别达11.0和15.0 μg,达富硒蔬菜的上限要求,为普通蔬菜的7.97~45.45倍[2];菜用黄麻作为富硒、长寿养生蔬菜市场潜力巨大。本研究开展不同追肥与采摘次数对菜用黄麻产量的影响,综合嫩梢产量和种子产量兼得的最高经济效益,探索菜用黄麻采摘期的最佳的追肥方案和采摘次数,为菜用黄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前人研究进展】菜用黄麻作为新型的蔬菜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邱国清[3]研究显示,菜用黄麻福农2号施氮量为185.5 kg/ hm2时,可获得最高的嫩茎叶的产量;而且每次采收后追施N-P-K复合肥300 kg/hm2;林培清[4]研究显示,菜用黄麻福农1号在每次采摘过后及时追施氮磷钾(含量16-16-16 或15-15-15)复合肥225 kg/hm2左右或尿素150~210 kg/hm2时,可获得嫩茎叶高产;卢劲梅等[5]研究显示,密度和肥量对菜用黄麻嫩叶梢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施用化肥对蔬菜增产方面也已有较多研究,如陆文龙等[6]研究显示甘蓝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525 kg/hm2,增产明显;张凤华等[7]研究显示当磷肥P2O5施用量为180~360 kg/hm2,大白菜、伏白菜、辣椒和豆角产量的增加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增幅率分别为21.5 %、39.5 %、71.6 %和50.0 %;郭熙盛等[8]研究显示,露地黄瓜施用硫酸钾和氯化钾均对黄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较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切入点】菜用黄麻采摘期长,可进行8~11次的嫩茎叶采摘,采摘后适当的追肥能促进植株腋芽分化,保证新发嫩梢的嫩质和翠绿。前人研究显示,每次采摘后的追肥能获得高产量的菜用黄麻嫩茎叶[4]。但追肥种类、施肥量以及采摘次数对菜用黄麻嫩茎叶产量等相关研究尚少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综合嫩梢产量和种子产量兼得的最高经济效益,探讨菜用黄麻采摘期的最佳的追肥方案和采摘次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菜用黄麻品种为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供试肥料为复合肥(17-17-17,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尿素(N 46 %,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产)。

1.2 试验方法。

1.2.1 采摘期追肥试验方法 于采摘期分别对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进行不同类型的追肥试验,试验设置“复合肥+尿素”、单独施用“复合肥”2种类型9个处理(表1),每小区面积为10.07 m2,3次重复。分别于2016年6月23日、7月20日和8月19日进行3次追肥,分别于2016年7月4日、7月20日、8月5日和8月19日进行4次采摘,种子成熟期时收获种子。

1.2.2 不同采摘次数繁育种子试验 通过打顶促分枝方法可以增加种子繁殖系数,设置不同的采摘次数进行种子繁育试验。于采摘期对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进行不同采摘次数试验,试验分别设采摘0(不采摘)、1、2、3、4和5次6个处理, 3次重复。2016年6月25日进行第1次采摘,此后每次采摘的时间间隔为7~10 d。

1.2.3 生育期菜用黄麻的嫩茎叶产量的动态规律研究 以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在生育期进行最大化次数采摘,从打顶期到初果期进行9次采摘,2016年6月25日进行第一次采摘,此后每次采摘的时间间隔为7~10 d,每小区面积为20 m2,3次重复。根据每次采摘的嫩茎叶产量绘制整个生育期嫩茎叶产量动态分布图。

1.2.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0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摘期的不同追肥处理对菜用黄麻嫩梢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见,追施“复合肥+尿素”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产量均以“复合肥225 kg/ hm2和尿素75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中嫩茎叶产量分别为11444.65、9873.85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683.56、504.06 kg/hm2,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单独施用复合肥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产量以“复合肥225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中嫩茎叶产量分别为11642.69、9062.46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811.40、526.91 kg/hm2,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表2)。在“复合肥+尿素”和单独施用“复合肥”两种类型追肥处理中,嫩茎叶产量以“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高于单独施用“复合肥225 kg/hm2”处理,而种子产量则以“复合肥75kg/hm2”处理最高。综合考虑嫩梢产量和种子产量以及降低农业成本,建议追肥采用单施复合肥75 kg/hm2;由于菜用黄麻的种子繁殖系数大、嫩茎叶产值高,若考虑最高经济效益,建议追肥采用“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此外,在“复合肥+尿素”处理中,当复合肥为150 kg/hm2时,随着尿素的增加,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嫩茎叶产量也随着增加,但桂麻菜1号的种子产量却随尿素的增加而降低,桂麻菜2号的种子产量是先降后略升;而当复合肥为225 kg/hm2时,随着尿素的增加,嫩茎叶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没有相应增加。单独施用复合肥150、225、300 kg/hm23个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嫩茎叶以及种子产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表1 菜用黄麻采摘期的追肥处理

2.2 不同采摘次数对菜用黄麻嫩茎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对主茎打顶并采摘1次后,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收获的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759.29、410.27 kg/hm2,其次为打顶后采摘5次收获的种子产量,分别达624.21、403.98 kg/hm2(表3)。菜用黄麻采摘期可以采摘嫩茎叶8~11次,打顶的次数越多,收获的嫩茎叶总产量越高。因此,综合嫩梢产量和种子产量及最高经济效益,以采摘5次后留种为最佳方案。

表3 不同采摘次数对菜用黄麻种子产量的影响

注:大写字母表示1 %水平显著;小写字母表示5 %水平显著。

Note:The 1 %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lagged with uppercase letter, the 5 %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lagged with lowercase letter.

2.3 菜用黄麻生育期单次采摘产量动态规律

在整个生育期对桂麻菜2号进行9次嫩茎采摘,结果显示,单次采摘的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图1)。第1次采摘的产量最低,为0.96 kg,处于峰底;第2~3次采摘,产量逐渐升高;第4~5次采摘,产量趋于平稳;第6次采摘的产量达到最高峰4.61 kg;随后的第7~9次采摘,产量开始逐渐下降(表4、图1)。

3 讨 论

3.1 采摘期追肥对嫩茎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菜用黄麻是主食嫩茎叶的叶菜类蔬菜,生物量大,采摘期长,生产过程特别是采摘期需肥量较大,每次采摘结束后需适当追肥,促进新嫩梢的快速生长,保证嫩梢的嫩脆质地。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随着肥料的增加,嫩茎叶产量也逐渐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产量不仅降低,还产生一定的危害性。菜用黄麻在追施复合肥150 kg/hm2的基础上,尿素从75、120、180 kg/hm2逐渐增加时,菜用黄麻的嫩茎叶均相应增加,而种子产量却呈现不同的规律,桂麻菜1号的种子产量随着尿素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桂麻菜2号的种子产量以施用最少的尿素75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但在追施复合肥225 kg/hm2的基础上,尿素从75、120、180 kg/hm2逐渐增加时,菜用黄麻的嫩茎叶和种子产量均未相应增加;同样,单独追施复合肥150、225、300 kg/hm2复合肥时,随着肥料的增加,嫩茎叶和种子产量均先增后减,本研究结果与肖厚军等[9]、张剑等[10]、马跃[11]、李淑仪等[12]研究结论相似。当氮肥用量超过适量范围,大白菜、生菜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减产趋势[9];番茄产量与氮、磷、钾肥效应方程也呈抛物线状[11];雪里蕻产量和磷肥用量表现为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10]。李淑仪等[12]研究显示,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值时,产量开始下降,当小白菜和茄子施禽畜粪肥超过22 500 kg/hm2、马铃薯超过24 000 kg/hm2时,其产量不再增加,而且成活率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对产量和品质均产生不良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肥料用量增加,增产效应增大,但当达到某一峰值时,增产作用就会逐渐减小。

表2 不同追肥处理对菜用黄麻嫩茎叶以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注:大写字母表示1 %水平显著;小写字母表示5 %水平显著。

Note:The 1 %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lagged with uppercase letter, the 5 %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lagged with lowercase letter.

表4 桂麻菜2号生育期9次采摘的嫩茎叶产量

图1 桂麻菜2号单次采摘的嫩茎叶产量动态图Fig.1 Young shoot yield dynamic change of different times of picking for Guimacai No.2

3.2 采摘次数对嫩茎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摘期采摘的次数越多,嫩梢的产量越高,但采摘的次数对种子的产量存在一定的影响。采摘1次时,种子产量最高,而获得的嫩茎叶产量最低;采摘5次后,虽然种子产量仅居第二,但嫩茎叶产量却最高。因此,在生产中需综合考虑嫩茎叶和种子产量的最大经济效益,选择适合的菜用黄麻采摘次数。

4 结 论

综合考虑菜用黄麻嫩梢产量和种子产量、并降低农业成本,建议追肥时单施复合肥15 kg。为了获得菜用黄麻的最高种子繁殖系数、嫩茎叶产量及最高经济效益,建议追肥采用“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采摘5次后再进行留种的方案。

猜你喜欢

采摘期菜用嫩茎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菜用大豆新品种选育及品质性状影响因素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茶园添新绿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蔬菜新品种“长寿菜”热销
徽州贡菊开采
间作方式对甜玉米、菜用大豆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国内菜用大黄研究简介
恩施富硒早春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