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党员积分制管理规范化调研

2018-08-14周晔赵斌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支部情况党员

周晔 赵斌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信息技术部,四川成都 610017)

过去,在党建课题调研活动中发现,少数党员没有很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党员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主要症结在于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和严格的奖惩措施,这也成为了影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切实破解“四难”,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在四川省直机关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即通过建立量化的衡量党员先进性的管理标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种全方位的考评激励机制,以此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促进省直机关广大党员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的现实意义

1.1 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提高党员形象意识

通过梯度评定党员积分,提高了党员争创排头兵意识,先锋模范观念日益增强,党员干部不等不靠,主动履职尽责。积分制管理办法实施后,将党员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所做的每一件实事都进行量化积分,党员发挥作用的表现情况,通过积分的多少以直观的形式来体现,党员提高积分、争当先锋的意识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党员形象意识。

1.2 实施党员积分制,提高党员履职尽责效率

推行党员积分制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激发党员潜能和工作热情,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争做实践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党员积分制管理提升了党员干部寻标对标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增强了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意识。党员积分制管理成为了工作的动力,通过正向激励、反向监督,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各项工作更加严格、扎实。

1.3 增强了组织活力、凝聚力、号召力

通过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评议结果一目了然,在评议党员时既有内容,又有标准,使评议变得更直观、更合理,焕发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切实增强了对党员评价的直观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了组织活力、凝聚力、号召力。

2 党员积分制管理方案内容

2.1 党员积分制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活动为目标,以激励激发全体党员主动发挥作用为核心,实现党员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而推行的党员管理机制

2.2 党员积分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积分制管理主要是对党员全面落实“四讲四有”要求,遵守党纪法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参加学习教育、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进行考核。

依据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受表彰情况、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等情况进行加减相应的分值,对出现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动态记录党员积分变化情况,根据积分情况,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党员,并将评定结果予以公示,建立统一的积分台账,形成档案。

2.3 党员积分制管理的积分构成

2.3.1 基础分

党员的年度基础积分为80分,是对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积分以基础分满分作为初始积分。主要考核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参加党内活动的情况,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义务和党组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围绕政治信念、规矩纪律、道德品行等内容,设定积分项目和分值。

2.3.2 履职分

是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量化标准,履职分实行计分制,完成岗位职责赋予的任务,考核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履诺践诺和在工作、学习中积极奉献、主动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2.3.3 扣分

是实行反向扣分,主要根据党员不落实和未完成基础分、履职分相应的项目,在工作中出现错漏、失误、不到位、不尽责、不作为,以及绩效考核奖励实施办法执行等情况进行扣分,党员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实行一票否决,积分为零。

2.3.4 积分流程

党员积分以采取党员申报、其次支部党员大会评定三个步骤实施,然后在对积分的实际情况进行公示,无异议的情况下再计算年度积分,报上级党组织审核备案。

3 积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评分标准制定不科学,脱离实际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单位在评分标准制定上按照全单位统一标准来实施,既在横向上没有考虑到职能处室的具体业务范围、工作量之间存在着差别,没有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起来考虑,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又在纵向上没有区分单位主要领导、中层干部、普通职工等不同层次的党员,分层分级制订标准,缺乏针对性。原则性、框架性、指导性的条款多,可量化、易评分,易操作的内容少,无法综合评判党员干部的客观情况。

3.2 党员把握标准不一,思想不统一,部分党员缺乏积极和主动性

在每个月的支部党员大会上,党员申报积分时,往往会出现凭个人主观印象申报加分事项和加分分值的情况。例如,对于共同完成的符合加分条件的任务或者单独承担的符合加分条件的任务,谦虚一点的同志,申报的加分低些;自信一点的同志,申报的加分高些。此外,还会出现除个别做出了明显成绩或受到批评处理的党员外,支部其他党员感觉日常的思想、学习、工作都差距不大,也就没有对自己的申报加分项目进行深入考量。

这些以上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党员对评分标准的把握不一致,思想认识不统一。所以,为了更好地扎实推进党员积分制管理取得实效,就首先要把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在支部党员大会上,支委要反复,深入讲解每一条款的应用评分要求,让全体党员真实客观地进行自评。

3.3 评定过程中把握初衷、坚持原则不够

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的初衷就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支部党员的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的作用。因此,在党员积分评定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很难掌握支部党员大会评估的环节。因为每一位党员的得分都是客观真实的,每一位党员的得分都会作为年终评优的依据或者参考。因此。在评定时,不论是对支部所属党员也好,对在支部过组织生活的单位领导也好,支部书记必须坚持坚持原则,弘扬正气,“一碗水端平”,不怕上级“穿小鞋”,不怕下级“有意见”,不搞“阳光普照”和“轮流坐庄”。

3.4 积分审定流程不规范统一

由于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还处于试行阶段,各个单位机关党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出了积分考核办法和审定办法。比如,有的支部在积分审定前,需要支委成员初审,再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有的直接提交支部党员大会。有的支部扣分项由党员自我评定提出,有的支部由支委会初步讨论发起,因此并无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只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不断完善。

3.5 积分结果流于形式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支部尽管按照积分制管理的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分数高低,评出了本支部全年得分的排名。但在向上级党组织推荐评优时,往往会在主观上或客观上受到具体情况的干扰,仅仅将排名结果作为一项参考内容。这样就导致了积分结果与年终考评脱钩。另一方面,对于本支部年终考评先进者,也没有在岗位晋级、学习培训、物质奖励等方面予以优待;反之,对于积分较低、后进的党员,也没有按照党章党规或本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的规定,区别不同情况,按照组织程序,慎重稳妥地做出相应组织处理。

4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党员积分制管理规范化

为了促进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更好地推行和应用。在完善方案设计的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出一套功能完善,使用方便,流程明晰的党员积分制管理系统。

4.1 个人积分管理

个人积分管理包括个人加分申请、个人申述和个人积分统计三个功能模块。

在党员可以将申报期内比照加分事项细则表,申报填写加分申请表,逐条列出加分事由和申请加分的分值。填写完毕后,提交到支部记录员处,由支部记录员进行汇总,再在支部党员大会由全体党员进行评议。评议通过后则在系统内公示3天,公示期内无异议则实施加分。

党员个人根据公示信息,如有异议,可对公示某一条信息进行申述。申述提交后,支部书记会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回复,如对回复有异议的可再次复议,直接提交至单位机关党委进行二次复核。如无异议则可办结。

个人积分统计则是统计个人当前年份和季度积分情况,也可以查看个人在支部内的积分排名情况。对于积分低于基础分的个人,则用红色字体显示出来,以起到警示提醒的效果。

4.2 支部积分管理

支部积分管理分为加减分管理、申述管理和公示信息三个模块。支部记录员同时身兼监督员的职责,对党员个人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减分由支部记录员发起。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支部书记最后审核并公示。支部书记根据支部党员大会的评议结果,对个人加减分情况进行审核确认。申述管理则是支部书记接收和回复个人申述的模块。单位机关党委书记和各支部书记可在该模块处理党员提交的申述。

4.3 积分报表

支部书记能够查看支部人员积分动态情况,机关党委人员可查看全部支部人员积分情况,校领导能够查看所有人员动态情况及审核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党员积分制管理系统流程图

猜你喜欢

支部情况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党员之家
瑶山党支部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脱发 养“老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