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2018-08-13葛黎明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摘 要 萨特的存在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自由的绝对性,强调人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本质规定性。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流派,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必要性,旨在说明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以及他存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萨特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葛黎明,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21

让·保罗·萨特是一名法国人,他在法国哲学领域的造诣颇为深厚,它的主要思想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这种思潮影响了很多国家和很多人。萨特存在主义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历史和政治背景环境催生出来的,以及他本身具有的矛盾共同作用形成。萨特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逐步地虔诚地追随马克思主义并渐渐融合。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马克思主义有些东西是停滞不前的,这时候则需要它的存在主义思想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这就意味着他选择依附于马克思主义学說,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价值,主张重视自我积极实现人生价值,探寻人生的真正意义 。不能否认的是萨特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就本质而言,在思想观点及方法上,二者之间有大量不同的见地,例如本质学说的讨论、自由观的分析和异化论的个别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动因及其必要性

萨特存在主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把握住存在主义这个大方向,通过对自身不断的研究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一些不适应时代的东西,去除一些和他观点不相符的东西,但又不放弃它自身的立场和观点。

萨特的这种存在主义的观念和形成是与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环境密不可分的。萨特在从事大量的哲学问题研究的时候,一度深深的把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通透的阅读和理论研讨分析,被马克思无与伦比的知识概括能力和知识构成体系深深吸引,阅读和研究的材料和思维久久根植于自己的头脑深处,时间长了仿佛这些理论已经变成了自己的理论,以至于后来学界对他所提出的存在主义理论都误解成真正对马克思主义空缺人学的补充研究。但事实上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斯主义学派的一员,他的理论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种移植和嫁接,虽然这种移植和嫁接没有起到什么实质的作用,但为我们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空间 。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段国际动荡时期,他间接利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来宣传自己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理论和观点,试图一点一点地渗入到人们的视野,并且潜移默化人们的意识。他的这种思想的产生时间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背景下的产物。那个时候的苏联与法国的共产党关系恶化,但这并不影响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相反他却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值得他研究学习借鉴。二战后,因为战争的原因,留下了大量的战后重建问题,战争带来的创伤,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种创伤主要表现为经济大萧条。人们对于战后重建百废待兴的呼声相当之高,恐慌感相当之强烈,这种强烈消除恐慌的意识在各个阶层迅速蔓延,尤其体现在工人阶级中间。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的窘迫,缺乏自由自主和独立自强。工人阶级生产和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承担着最繁重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工作,但实际上获得的经济利益却是最低的,现实的生活状况急剧下降,利益受到迫害甚至是遭受非人的对待。

针对工人阶级的这种现实状况,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论证说明并且指出的光明道路,这条光明道路就是奋力争取自我解放。萨特在这种巨大的号召力和推动下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前景,但是同时他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某些不足和缺陷。所以,想利用这种不足点,试图找到自己研究的突破口,于是便将自己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他的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弃绝的东西——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学”捡起来作为自己存在主义的一部分并且加以吸收利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缺陷就需要存在主义来补充 。但是萨特从来也没有彻底地去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他强烈抨击斯大林主义,曾经公开指责当时的领导者和一些思想家。反对这些人的原因,是认为其观念违反经验,将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化和僵化,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破除这种思想,重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这就体现出了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们所认知并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强调生产劳动,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不能孤立地存在,在这种逐渐积累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中形成了是非善恶,形成了对外界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提升能力及思考能力。所以说这是一个不断适应,不断学习,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总体来说这是个适应的过程。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变化,人们受到制约并受到影响。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想和萨特的这种存在主义对人的本质认识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解释了萨特思想的内在缺陷 。

二、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比较

萨特存在主义一直依附于先进的被大众认可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之间最大分歧是存在在前还是本质在前的问题,他把这种存在物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能动反映的客观存在固有物;另一种就是由主观能动的反映的思维存在,这种存在具有主观意识性,他认为人通过意识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自我成就自我。马克思主义学说则认为客观实际已经存在,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劳动和实践总结出经验,对自然界有能动的认识,进而改造世界 。通过人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得出人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并且能掌握规律并且通过实践得出事物的本质。他主张人生苦短应充分追求自由,实现自己的价值 。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自由强调相对性,互相促进。马克思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且反作用于实践,人们的认识在这些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获取,在获取自由的时候要把自己定位于整个社会关系,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从而达到客观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达到人的认识的统一。这是因为人的活动需要受到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萨特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从人与动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萨特认为物资匮乏是导致异化的重要原因。他从人与物,人与人的角度去分析人从事劳动,人在劳动过程中接触人接触物会通过这种传递性变得懒惰。另一方面,他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界定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就是依靠物质实践活动,创造物质消费,人与人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个淘汰竞争机制的关系,那么这种竞争就会导致彼此之间相互威胁。这种进化需求消费的同时慢慢地产生竞争和私有,这种私有的产生导致阶级的压迫和统治。私有和竞争是物资匮乏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剥削导致工人阶级被压迫,工人阶级生产关系中存在着不合理因素,从而导致社会结构不合理,如此循环产生了物资匮乏,这种匮乏是异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萨特和马克思分别从本质学说有关异化论中分别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萨特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论述,虽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但他的思想还是具有局限性:第一,唯心主义愈来愈吸引萨特。之所以这样说他,是因为他从人性主义世界出发,不以自然科学为依据而是以人的处境和社会生活的问题为出发点,这种唯心主义的倾向非常严重。他不以客观规律为基础,把人的本质和人的客观存在分开论述。他强调人的个性追求,这种个性追求是完全绝对的自由。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则认为在追求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在社会领域里应通过一定的劳动来创造一切,过分强调人的绝对自由,本身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误区 ;第二,这个世界存在自由一说的都是相对的,绝对的理论一定行不通。人类通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劳作,都是通过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取得丰富的物质财富。在实践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制约,不能完全达到完全自由的状态。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人在出生后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绝对的自由一定是空谈;第三,萨特的一些理论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些不足之处,但是萨特的存在主义还是存在不足。每个人都重视自我,导致个人主义越来越膨胀,每个人越来越自私狭隘,自私狭隘的人生观就会慢慢形成。马克思主义则十分注重强调集体的智慧。萨特与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人类享有的物质财富总和是全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脱离国家、集体,突出强调个人,成就不了任何事业,就是说要考虑到群众的集体的智慧的力量,充分考虑的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利益协调一致,这才是正确的思想意识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学说并不像萨特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被抛弃的哲学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中只是忽视了对他的重点研究,在整個哲学领域的研究中没有作为重中之重,但它仍然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存在和研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课题。弥补性是萨特理论最突出的标签,深深地打上了存在主义的烙印。这种弥补性是区别于马克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因为他主张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有很多分歧的地方。这些有分歧的观点体现在国际事务中,在指导国际事务时会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路,这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不利的,把共产主义也间接地推向了不利的道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进而迈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原因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念,道路的选择会不尽相同。

四、结论

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的反复论证研究,发现这是两种哲学理论的对比,是两种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他们的思想理论之间相互学习、吸收借鉴,相互影响,为人类的哲学研究得出先进的成果理论做出了贡献,是人类智慧的瑰宝,为以后人们在哲学领域的突破筑起坚实的铺路石,人们踏着这条道路必然能有所斩获且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萨特存在主义中一些正确的、可吸收的思想理念,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有些观点事实上论证后是错误的,走入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这是我们必须要抛弃的东西。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萨特这些思想之间的补充和学习,留下的精华,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可能完全是对的,关键是总结错误,走向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通过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注重实践,强调人的意识的反作用。研究中注重人的价值,没有抛弃对人的研究,也没有抛弃对人的主体作用的重视和研究,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人的价值的研究。萨特的研究虽然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注重人性的研究更多地会激发人们的潜力,在当前社会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萨特的存在主义,对解放人性和激发人的潜能具有无限的前途,在鼓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重大现实的研究价值。

注释:

李连峰、吴建平、付伟明.萨特人学的重大弥补论.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万星辰.萨特伦理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杨深.萨特传.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12.

隋英芬、戚宝力.论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的不同见解.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江华.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湖南社会科学.2012(15).

夏军.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不可融合.唯实.2013.

李艳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012(15).

安聚禄、卫月虹.论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两问题.枣庄师专学报.1994(3).77-81.

万星辰.马克思思想研究.2017(2).

郭鑫会.论萨特主要思想的理论体系的经典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3).

西索·基尼.国外萨德存在主义合理性研究评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22.

猜你喜欢

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