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广东华侨博物馆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8-08-10陈宣中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华侨广东

摘要:广东华侨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省级华侨博物馆。本文分析广东华侨博物馆转型升级应确定的目标定位、应明晰的发展理念,并就陈列展览、文物征集、宣传教育、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以及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广东;华侨;博物馆;转型升级

广东华侨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省级华侨博物馆。新时代广东华侨博物馆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就要明晰角色定位,明确奋斗目标,按照专业化、现代化、特色化的方向,全面提升业务发展、内部管理、社会服务各项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实现转型升级。现作出分析和建议如下:

一、转型升级应确定的目标定位

广东华侨博物馆开馆八年来,努力克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经费不足、馆舍不足(展厅空间窄小、临时库房面积小)、基本陈列不足(缺乏现代展示设备)等不利条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接待讲解、展览宣传、对外服务、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综合考评,离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现省内国家一级博物馆6家、二级博物馆18家。广东华侨博物馆作为省级博物馆,必须强化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奋斗目标。

与此同时,广东华侨博物馆作为广东侨务的核心品牌之一和宣传文化实体单位,也要明确建成为广东华侨文化宣传中心的努力方向。

二、转型升级应明晰的发展理念

1、服务大局的理念。作为侨务宣传文化单位,广东华侨博物馆要围绕广东省侨务工作大局,认真对照省侨务工作规划和工作清单,主动融入和大力策应侨务宣传文化工作。

2、专业规范的理念。博物馆是广东华侨博物馆的专业属性,要遵循行业发展规律。一是将全馆工作重心由开放服务调整为业务发展。二是适应博物馆行业发展趋势,对照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指标要求和评分细则,制订工作规划,分解工作细则,不断提高博物馆运营管理总体水平。三是运用博物馆行业发展成果,严格执行陈列展览、文物保管等专业技术规范以及安全保卫等管理规章,提升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彰显特色的理念。侨是广东华侨博物馆的行业特色。在落实为侨服务措施的同时,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彰显侨务特色。要重视华侨历史文化研究,以学术成果带动业务开展。相对于一般博物馆,广东华侨博物馆要发挥侨务工作联通中外的特点,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4、开拓创新的理念。作为省级华侨文博单位,要强化对全省华侨文博事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华侨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方面积极作为。要依托广东省侨办的支持,善加利用侨务资源优势,在博物馆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实现弯道超车。

5、团结和谐的理念。要优化干事创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氛围。一是加强公关意识,争取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二是加强向主管部门广东省侨办的请示汇报以及与各处室的沟通协调。三是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团结上进、风清气正的馆风。

三、转型升级的具体建议

(一)陈列展览方面,积极拓展本馆、省内、国内、海外四个维度,增强广东华侨博物馆影响力和号召力

1、基本陈列。要进行改造升级。一是形式设计增加现代展示手段和互动项目。二是更新陈列内容,主要包括充实海丝与华侨、现代移民的内容,更新华侨事务部分的資料。三是更换临时展厅的展柜为专业展柜。

2、本馆临时展览。要配合侨务工作大局,每年举办两个以上原创展览。展览专题包括涉侨人物系列、地区系列、重大事件系列等。原创展览作为核心文化产品,形式设计要采用现代展示手段,达到国内博物馆主流水平,避免简陋低端。此外,可适当从海外引进涉侨专题展。

3、省内巡展。应借助侨务系统的网络优势和博物馆交流平台等,组织广东华侨博物馆原创展览在省内巡展。

4、国内巡展。广东华侨博物馆举办的超越地域界限的原创展览,可依托各兄弟省市侨办的支持,到全国巡展,提升广东省侨办和广东华侨博物馆影响力。

5、海外巡展。借助侨务关系网络,大力推动赴海外在华侨博物馆、华侨社团馆舍、华文学校等巡展。专题可为华侨华人“三祖”(祖国、祖先、祖屋)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为配合海外中餐、中医等繁荣计划,也可举办相关专题展览。

(二)文物征集方面,加强主动性,并努力在珍贵文物及文物收藏类别方面形成亮点

1、按照体系化的目标做好文物征集规划。

2、在继续争取侨界无偿捐赠的同时,有目的赴海外侨团和国内侨乡、原华侨农场等主动征集。

3、注重镇馆之宝等珍贵文物的征集,注意开拓文物征集新领域,包括扩充海外华人艺术类馆藏、尝试开拓西方美术作品类别。

(三)宣传教育方面,多方拓展,务求实效

1、继续认真做好接待讲解工作,起好省侨务会客厅作用。

2、做好展览的相关宣传,包括编印展览图录、设计文创产品、举办公众讲座等,扩大宣传效应。

3、策划评选比赛等主题宣传活动,承接涉侨联谊活动,持续吸引社会关注。

4、增加在主流媒体的曝光度和美誉度。一是在重要展览的宣传中,择取主流媒体作为媒体协办单位等进行深度合作。二是尝试与电视台合作策划、制作华侨历史文化专题纪录片,将宣传领域由展览扩展为影像。

5、办好网上博物馆。一是运营好官网,增设3D巡览等互动环节。二是采用定向约稿等社会化方式增加官微推文频率,将官微打造成侨务宣传文化新阵地。

6、加强与青少年教育的融合,完善推广馆校合作机制。一是在送展到校以及举办华侨历史基础知识讲座等方面多做实事。二是积极配合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将馆校合作模式适当推广到海外华校。

7、发挥无形资产优势,构建文创产品特许经营体系。一是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在资金投入、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二是以侨乡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艺品为主打文创产品,确保侨务特色和品牌形象。三是策应“一带一路”倡议,适当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遗产品等工艺品项目,填补国内市场的相关空白。

8、继续吸收社会志愿者,并争取归侨和外籍人士加入。

9、将馆徽设计提上议事日程,完善视觉形象。

(四)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在健全内部制度体系的同时,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争取社会支持,探索创新突破

1、借鉴外馆成熟的各项运营管理制度,完善广东华侨博物馆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专业化、正规化的体系建设。

2、加强公关意识,争取省财厅等职能部门理解,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一是参照相关博物馆的人均标准,调增年度预算总额。二是设立陈列展览和文物征集专项资金。

3、借国家在博物馆推行理事会制度的机会,利用侨捐等社会捐赠,设立公募的广东华侨博物馆基金会,定向支持广东华侨博物馆发展。

4、积极参与全省华侨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华侨文物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支援已列入文保单位的华侨文物建筑设立固定陈列,参与华侨历史街区的保护、活化等工作。

5、参照连锁经营模式,依托华侨文物建筑,结合广东华侨博物馆基金会的运作,建立分馆体系,实现国内博物馆业界创新。步骤一是在广东华侨博物馆基金会的支持下,在省内华侨文物建筑设立陈列馆,由广东华侨博物馆设计、布置固定展览。二是将广东华侨博物馆运营管理体系复制到陈列馆,使之成为我馆分馆并实行统一管理。三是先在省内推行,再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6、尝试在举办展览时吸引社会公益赞助,回馈以展览主协办单位或鸣谢单位等名义,确保展览经费投入。

(五)人员培养和学术科研方面,在逐步改善人员结构的同时,优化学术氛围,加大对外合作

1、尽量将接待、讲解等日常服务工作納入社会化服务,将有限的人力集中投入到文博业务中。

2、加强对陈列展览、文物保管等业务工作的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学习、培训。除了馆内传帮带、行业集中培训,还争取委派到外馆等跟班学习、交流锻炼。

3、加强资料室建设,购置华侨史系列书籍,充实华侨史图片数据库,推动全馆人员学习、掌握华侨史专业知识。

4、推行展览项目负责人制度,鼓励馆内人员包括管理岗人员从事研究、撰写论文,并适当予以奖励。

5、申报华侨历史文化相关科研课题,以组织课题研究为支撑,带动学术研究和业务工作。

6、加强与高校等学术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发挥馆藏资料、文献等资源优势,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和举办学术研讨会。

7、聘请海内外学界人士担任顾问、兼职研究馆员等荣誉职务,指导、参与、推动学术研究工作。

以上是关于广东华侨博物馆新时代实行转型升级的一些粗浅的思考。总之,新时代广东华侨博物馆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广东华侨文化宣传中心为奋斗目标,践行博物馆行业规范,发挥侨务特色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真正成为广东侨务的一张名片。

作者简介:陈宣中,男,年龄:47,籍贯:湖北武穴,工作单位:广东华侨博物馆,学历:大学本科,职务:副馆长,职称: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华侨史、博物馆学及侨务政策。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华侨广东
我的华侨老师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