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初探

2018-08-10贾尧天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手稿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剖析其社会发展理论,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意义深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重大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这部书稿在深刻批判古典经济学、黑格尔哲学以及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新的适应时代内涵的理论,并孕育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开辟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新道路、新视角。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1844年马克思探索新世界的一部书稿。当时年轻的马克思流亡于巴黎,所以写下的这批书稿又称《巴黎书稿》。《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经典作品,其中很多思想还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具有不成熟和不彻底性,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端、演变并最终形成的历史进程来看,《手稿》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就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来说,《手稿》是新世界观(唯物史观)的首次探索,也是异化劳动和劳动价值学说的早期源头,并最终为剩余价值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所以说,这部书稿相较于时代而言,其价值和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者,《手稿》从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三个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现状、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以及对粗陋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也做出批判,并创造性的孕育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开辟了一条解构社会发展的全新道路,将一个社会发展的全新范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指引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及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

“我用不着向熟悉国民经济学的读者保证,我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马克思开篇立论,强调自己书稿的写作是基于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批判而得出的。由此为开端,拉开了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现状批判的序幕。马克思的一生,有很大部分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他以社会经济为切入点,研究社会发展现实,在对既有资本主义残酷剥削现实的批判基础上,充分得出异化劳动、剩余价值学说等一系列经济学理论,以及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构建提供理论武器。纵观马克思理论的全部,其实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大的特性,而《手稿》的写作,正是与这一特性的完美契合。

《手稿》最大的历史功绩,当属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又称“劳动异化”)。早在马克思之前,“异化”的概念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黑格尔将其作为哲学的范畴进行研究,而费尔巴哈则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等理论出发。此前的这些哲学家还大都停留在异化的外部现象,还不能充分認识到社会异化的真正实质所在。马克思在充分汲取前哲人的思想内涵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出异化劳动的理论。本来工人的劳动应当是自由自觉的,却在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这种劳动出现了异化。异化劳动对于马克思进一步弄清资本主义剥削和剩余价值的得出有突破性的贡献。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地租、企业、资本等这些概念,在分析资本主义结构的基础上,全面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压迫,指出这种本来自由自觉的劳动(马克思意义上的人的真正的劳动),在私有制的背景下却变了味道。同时揭露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本身就有不可分割的内部联系。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工人的生产和劳动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资本家的。工人生产的越多,劳动的越多,资本家的利润也就越多,私有财产的积累也就越多,就会导致资本家越来越富,工人越来越穷。马克思在论述中还指出,工人的劳动所得,仅仅能够满足最低生活需要,也就是活着。这相较于工人生产的全部价值,也仅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罢了。另一方面,资本家在追逐利润和私有财产最大化的同时,也是异化的一种表现。他们受私有财产的支配,是一种“拜物教”的体现,同样是卑微的。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的,他在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地租、工资等的考察分析,指出资本家丑恶的嘴脸。通过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分析基础上,马克思另辟一条道路,即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可以说,马克思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而进行的哲学的批判,也算是对自己哲学信仰的一次小的清算。

《手稿》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必须要研究的著作。虽然这部书稿中只是仅仅限于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还没有深入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批判的深度,具有不彻底不成熟性,但这已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是向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迈出的坚实一步。《手稿》中已经初具一些唯物史观的萌芽,直到马克思最终提出实践的观点,并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完全阐述其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并创造性的发展出许多适应时代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一方面看到黑格尔法哲学的中的进步思想,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批判。首要的就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用实际生活的劳动扬弃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劳动,并指出整个社会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产生的。此外,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关于“自我意识”和“异化”概念等也作出哲学的批判,并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对早期共产主义的批判

《手稿》以批判国民经济学为经,以批判黑格尔的唯心哲学观为纬,之后鲜明的提出对早期共产主义及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写《手稿》当初是为了批判早期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粗陋的共产主义思想,虽然他的标题里有“经济学”和“哲学”,会让一部分人认为这部书稿是单纯的为了以经济学和哲学的批判,从而构架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其实不然。马克思的《手稿》很大部分是为构建社会主义理论而作的,是马克思构想科学社会主义的初步阐述,也是整个书稿的关键核心之所在。只是限于当时年轻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研究还不太深入,对资本家剥削的残酷现实认识还不够充分,所以对共产主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已经出现萌芽,为后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成熟阶段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发表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础。

马克思批判的共产主义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粗陋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或专制的社会主义、无政府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深刻批判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对于他们绝对平均的原始社会主义提出质疑批判,认为“普遍平等的私有财产来反对个别人的私有财产”这样的现实根本无法实现。他们只是从道德的、朴素的愿景期待共产主义社会的模样,这样的乌托邦式的国度,也只能在书上刻画出来。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在扬弃异化劳动的基础上得出的。马克思认为,要想真的实现共产主义,就要消灭剥削,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实现人的解放。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当是人向自身、人向社会的复归。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资本的消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也逐步消失。因此,马克思所构想的共产主义是完全意义上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他的共产主义世界,是人与其他一切和谐共生的世界。

四、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初探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纵观马克思理论的形成、发展及最终成熟及熟练运用,其社会发展理论包括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社会批判理论,以及东方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等结构体系。单就《手稿》而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当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就是看这个社会的生产力发达程度。欧洲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最先从封建专制和自然力的压迫下摆脱出来,率先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社会,因而欧洲世界的国家从十八世纪后期以来领跑世界前列。在《手稿》中,马克思看到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也意识到这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马克思分析地租、土地、利润等相互作用关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财产,同时也强调了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异化劳动中工人失去了自由,劳动成为被迫的,无意义的。旧式的分工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机器大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随着革命的发生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的土壤。现如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已不再是单单的一句口号,而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是“合力论”思想。社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个人所造成的结果。在我们此前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应当看出,社会的发展及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作用的结果,是人民作用的结果,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社会的发展关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和每个人的利益,是所有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总结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社会上再次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无论从历史的视角,还是现实的维度,都无不证明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所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科学的真理,对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都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社会日渐文明进步的今天,人的个性和自由得到凸显和保障,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还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发展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一个主题。无论是国家间的竞争与发展,还是行业间的创新与提高,抑或是个人的发展,都无时无刻不在涉及到发展的话题。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与生产力水平极大改善的同时,社会发展還存在许许多多的尖锐矛盾亟待改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超越时空的局限,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中同样有十分积极借鉴意义,对于指导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去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挖掘马克思主义的奥秘,结合国情现状,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王祥.论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的时代规定性及其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5.

[3]刘荣清.马克思在“三重批判”基础上孕育了社会发展理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

作者简介:贾尧天(1992-)男,山西大同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

猜你喜欢

手稿马克思
大家手稿
大家手稿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丢失的手稿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