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2018-08-10于俊秀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历史

于俊秀

摘要:作为高中教育阶段之后的重点学科,历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为了能够落实素质教育并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历史老师需要以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为切入点,通过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手段,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人文精神

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含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明确人文精神培养的相关要求,保障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之中的发展要求,尊重个人的价值以及尊严,促进个人精神品格的完善以及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高中历史老师需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保证学生能够实现个人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在完成学业之后成为美好社会的重要建设者。

那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首先老师需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互动,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来汲取各种智慧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真正的做到善待生命和善待自己,关注人文主义价值观以及人类命运的发展。其次,高中历史老师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精神,真正能做到关注人类的命运,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在完成历史课程学习之后,老师需要保证学生能够激发个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历史使命,主动接受历史的检验,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中发挥个人的作用。在历史课程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还需要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锐意进取和求真务实,尊重不同国家以及民族的文化成果,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以及精神。

在现实生活之中许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容乐观,为了能够有效突破這一不足,高中历史老师除了需要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核心,只有这样才符合我国教育的本质要求。另外,学术界以及理论界在对历史教育进行分析以及研究的过程之中明确强调,高中历史教育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本质,在完成历史学习之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人文精神的熏陶,这一点是历史教育承担的重要责任以及基本功能。其中历史教育目的必须要回归本质,积极发挥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以及功能。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所带有的人文性质更为复杂以及明显,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需要以弘扬历史人文精神为切入点。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通过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大部分的历史知识之中包含有许多丰富的做人道理,如果无法结合历史人物来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讲解,具体的分析人文精神,那么就会导致老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过于的空洞以及乏味,缺乏一定的实践价值,比如在学习孔子的时候,老师可以以仁爱思想为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对孔子的教育理念以及为人处世方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知。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髓,老师还可以以好干部焦裕禄为切入点,展示焦裕禄的生平故事,让学生能够了解人物的情况以及信仰,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历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通过历史人物事迹以及思想的深入学习以及感知来主动的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对个人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效的调节,从中学会更好的做人。除此之外,高中历史老师需要结合历史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教学,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传记,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品读来感悟生命的伟大,积极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之中学习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

(二)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大部分的历史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老师需要积极的突破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尽量避免说教的空洞性以及单一性,结合不同专题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学习任务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将现有的人文精神教育、公民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积极的学习具体的事例,不断挖掘历史教材,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之下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另外结合本文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历史教材的有效挖掘能够加强现实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联系,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保障学生能够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

(三)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

许多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之中难以真正的意识到人文精神的内在精髓以及核心要求,同时因为小学生个人的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因此无法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之中掌握知识的精髓以及核心,为了能够突破这一不足,学校管理者需要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其中,探讨与中国现代化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性和具体内容,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另外学生在主动分析以及研究的过程之中还能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当然,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了解文明的创造精神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以及走向自然,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人文精神内涵。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还能够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历史老师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积极的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手段,保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周百鸣,朱世光.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6)

[2]周民飞.人文精神,高中历史教学的支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文理导航(上旬).2014(11)

[3]文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历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