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浅析

2018-08-10徐财菊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

徐财菊

摘要: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达到了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优化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主动、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能激起学习兴趣。

多媒体声像同步,形象直观,信息容量丰富,传播方式快捷,能使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學变得生动活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长城》这篇课文时,我在网上搜集了长城全景图,制作动画,把蜿蜒曲折的长城与龙的图像重合,学生看着长城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动态图片时,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是在多媒体的独特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在教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时,它主要描述了广西著名的风景区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但是学生未曾到过桂林,许多学生难以想象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我上网搜集了很多的图片资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进行综合处理的强大优势,向学生展示了桂林的地理位置、水平如镜的漓江水,让他们看到了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的桂林山,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广西桂林,领略着风光无限的山水,极大地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发出了众多的感叹:“啊,多迷人,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虚传!”

三、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鲜活的图像烘托、恰当的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便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松鼠》是一篇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整片洋溢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松鼠的录像,录像里的松鼠有着会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灵活的四肢……同学们通过眼睛看、耳朵听、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地松鼠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松鼠很灵活,真可爱,我很喜爱它。”有的说:“松鼠很漂亮,我也很喜欢它,多么希望我能养这么一只松鼠。”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接着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个问题来促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这样既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很难忘记,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四、启发想象,静中思动。

想象,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想象。如还是在教《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一块儿,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远处是天水相接,近处是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诗人站在岸边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揣摩诗人此时的心情,会想些什么?学生都能很好的发挥想象,积极地发言。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巧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朗读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结合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的各种优势,来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比如说在教学农历课程时,我就借助PPT来引导学生如何去朗读与该节气相符合的古诗。如讲“白露”这个节气时,我为学生选的是杜甫的《月夜忆兄弟》这首诗,教学时,我先配乐范读了这首诗,然后学生练读两三遍,接着我用ppt出示第一次引读:“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让我们怀着悲凉的心情来读”,孩子们用低沉的声音读着“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此时,学生就好像回到了作者的那个年代,穿越到了边塞,深刻地体会到了那里的荒凉。PPT出示第二次引读“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不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让我们带着杜甫对家乡百般深切思念的心情来读”,孩子们带着思念的心情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出示第三次引读“杜甫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字字忆弟,句句有情。让我们一起来读:”,孩子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读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这一次一次的引读,学生跟着音乐读得正确流利,也把诗的韵味儿读了出来,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正是多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优越之处。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作为一名教学手段本身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拓展,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勇于尝试就一定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它的教育价值,让语文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1期

[2]任义梅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用浅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1期

[3]康艳丽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5期

猜你喜欢

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