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课改走进语文课堂

2018-08-10郑桂菊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语文课堂新课改

郑桂菊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墨守成规“穿着新鞋走老路”,一如既往地按老方法、老习惯讲课,否则新课程改革将难以落到实处。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求异思维;探究问题;和谐民主

语文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墨守成规“穿着新鞋走老路”,一如既往地按老方法、老习惯讲课,否则新课程改革将难以落到实处。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学过程的最佳结合。它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设计课堂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让教学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

一、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尊奉同一思维的原则,同一思维使我们对一篇课文得出若干共同性的认识,从思想内容到人物形象和词句理解都有标准可循。确定性、明确性这是我们需要的,否则教学将陷入不可知性,但问题在于文本本身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世界,有的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更具有开放性,不是几个简单的概括性结论就可以包容所有的内涵,而且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是因人而异的。多元思维为我们拓展了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提高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供了条件。

二、独立思索,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列为重要内容,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探究意识,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是时代赋予的任务。同时,探究能力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自我意识和创造意识正在增强,而且具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最基本的认识,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开辟一片天地来施展他们的能力。倡导探究学习,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下功夫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授课方式,由教师一人唱主角变为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做为教师要变为一堂课的“导演”,不再把已有的答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管探索的结果跟别人相同还是不同,最有价值的是探索的过程,即使有的问题可能还没有现成的答案,也可鼓励学生去寻找答案,在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答案,而且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平等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

一堂好課不是看老师做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做了什么。可是事实上老师常常顺着巨大的惯性,兼作了主导与主体,课堂上老师讲学生猜,猜得出皆大欢喜,猜不出就被老师紧追不舍,直到学生搜肠刮肚得出了既定的答案,双方才算松弛下来。

“新课标”提出,师生对话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思维,树立了一种典范,对学生提高思维品质,起到促进作用。对话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能够容忍学生对课文产生看来荒唐其实是富有想象力的想法。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品味对课文进行阅读和鉴赏。

如学习《祝福》一课时,我先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放映了《祝福》的电影录像,看完之后,趁热打铁,我让学生发表感想,一个女同学动情地说:叫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大年夜,可怜的祥林嫂无家可归,独自一人在街头流浪,冻饿而死,这个情景我怎么也忘不了。”话音刚落,引起了同学们的异议,一个同学说:“祥林嫂是一步步被人推向死亡的深渊,她是被人害死的,自然环境并不是主要的。”抓住这个很好的时机,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我没有明确回答,让学生继续学习,钻研课本。一会儿,有的学生说:“应该是鲁四老爷,他给祥林嫂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打击。”可是有的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当听说祥林嫂被婆家人捆着拖进船时,四叔说,可恶!这不是四叔对这种野蛮行径表示愤慨吗?这不是表明四叔同情祥林嫂吗?”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学生的思考,见到这种情况,我趁机指点:“如果四叔确是像你说的那样,那么紧接的一个‘然而语意急转,省略的又是什么内容呢?”问题提出来了,一时学生陷入沉思。过一会,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四叔、四婶应是一致的,所以四婶的话可以解释四叔的‘可恶,四婶愤愤的指责卫老婆子将事情闹得沸反盈天,是让大家看鲁四老爷的笑话,他根本没提祥林嫂一句话,因此四叔说可恶,肯定不是为祥林嫂打抱不平。他的潜台词是你们这些下人,竟敢在鲁府门前捆人,岂不是不把我鲁四老爷放在眼里?”我忍不住叫了一声好,又问他‘然而一词后省略了什么内容呢?”他回答:“四叔对婆婆抢走儿媳并没有意见,婆婆有权对儿媳作任何处置。”我很高兴地对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我喜欢这样上课,喜欢与学生一起学习,在平等的氛围里,学生亲近老师,也亲近了文章。老师更像向导或协助者,而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扮演的绝对权威角色,课堂里少了一分威严与刻板,多了一些和谐与灵活,唤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在平等之中形成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将来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以上只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进行尝试的片断。面对新课改,我认为我们老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敢于探索,努力实践,用勤奋努力和满腔热情,为语文新课改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语文课堂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