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历史比较法在高效课堂建构中的作用

2018-08-10刘小霞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比较法

刘小霞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一中学,甘肃 天水)

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主张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准确运用历史比较法建构高效课堂。

根据历史比较法的含义可知:第一,历史比较法的实施前提必须是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存在,学生首先要通过对单个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认识、理解进而达到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把握。第二,历史比较法实施的关键是主要比较项的设立。主要比较项应是能直接揭露或本质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特征的核心词语,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内在特征把握的准确程度。第三,历史比较法实施的目的是通过比较,挖掘历史表象中蕴藏的历史规律,探究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共同性,进而使学生从情感和价值观上升华历史认识。

举例而言之。在人教版必修(三)模块中,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活动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成为本单元的难点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历史比较方法”的准确应用可以高效地攻克本难题。在本单元中笔者采用历史比较法,精心设计主要比较项,如下表所示:

表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比较表

表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比较表

表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比较表

以表格为指导,打造三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活动。

1.自学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配套资料,初步完成表一内容的填充。通过自学活动的建构,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概括、判断,并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表二内容的填充,并对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办法,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3.班级探究活动

依托表三并开展班级大讨论,完善相似观点并争鸣不同观点,冲击认识、升华理论。

通过表格化的比较,学生从中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分别有:第一,初步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相关知识内容;第二,掌握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历程;第三,通过对教权主义和封建主义态度的不同,进而掌握各自运动的特征;第四,通过体验式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最终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解准确、深刻,与历史产生思想共鸣。由此可见,“历史比较法”的准确应用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成功建构。

猜你喜欢

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比较法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英国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DIY小卡片“玩”转思想史教学难点——以人教版“宗教改革”一课为例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