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经验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公园

2018-08-08张立庚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家公园国际经验管理体制

摘要: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1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试点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和闪亮名片。

关键词:国家公园;国际经验;管理体制;公园建设

一、 国家公园相关概念

国家公园,是自然与文化保护地的一种类型,其既有别于山水旅游目的地,也不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区。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定义为:把大面积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区域保护起来,以保护大范围的生态过程以及其中包含的物种、生态系统特征,与此同时,提供环境与文化兼容的精神享受、科学研究、自然教育、游憩参观的机会。

二、 国际代表性国家公园管理经验

“国家公园”这一概念源自19世纪美国的自然保护运动,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公园开始寻求非政府组织及当地社区合作,国家公园管理结构逐步完善,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较早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优先的管理理念得到重视,同时该时期加大了与大学、研究机构、当地政府以及社区居民的合作。英国公园公园体制建立较晚,1995年立法通过国家公园听证制度,强调社区参与管理途径多样化,不同利益团体和组织开始参与国家公园的管理。南非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建立国家公園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由于资源和空间的严重匮乏,南非国家公园管理由单纯的保护转向保护和利用共同推进。南非国家公园管理局先后向国际保护组织、私人庄园及社区原住民等寻求合作,以获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各国公园建设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与本国国情有直接的关系。综合美国、加拿大、英国、非洲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经验和各国国家公园的共同特点,从起源、起点、起步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公园落地的要点,强调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5个关键问题,即坚持正确方向、完备立法有章可循、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顶层设计统一规划。

美国自上而下中央垂直管理管理与经营相分离,特许经营制度奉行“荒野之美”的保护思想主要来源:联邦政府拨款其他形式:社会捐款;门票收入

加拿大“中央+地方”综合管理管理与经营相分离,特许经营制度综合分区管理思想;重视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居民管理主要来源:国家财政拨款其他形式:旅游收入;其他收入

英国自上而下中央垂直管理免费开放式管理,鼓励经济开发与保护齐头并进生态保护优先,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与管理主要来源:中央政府拨款其他形式:地方政府预算;门票收入;其他收入

南非“中央+地方”综合管理利益相关者共同经营(PPP模式);当地社区委托代理模式强化科学研究,鼓励当地社区与其他利益者共同参与主要来源:商业化运作其他形式:国际组织捐助;其他收入

三、 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公园

(一)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有成果

2015年初,我国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目前我国已有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涉及多个省份。虽然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初有效果,但是和国际典型性国家公园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从公园管理制度、法律制度、资金保障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还未形成。

(二) 国家特色公园建设要点

突出生态保护。中国的国家公园不同于美国,美国地大物博,黄石公园适合封闭式保护。中国人口密集,国家公园大部分在人口较多的市区,中国的国家公园则必须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融。从有利于“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景名胜资源完整保护的角度出发而进行的资源与环境管理”,转变为“生态系统保护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并重,统筹列入优先序列”。

统一规范管理。在景区管理层方面,“中央+地方+社区”管理模式,中央设立直接管理层,地方进行辅助管理,社区精英参与管理层的决策,分散在各部门的职能整合起来,实现生态的科学管理、科学保护。

明晰资源权属。针对居民生产生活集中区域的集体土地,与村民签订协议,明确村民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义务,并给予村民相应的补偿。国家公园体制要通过空间整合和体制整合,加强统筹保护,从而带动当地实现绿色发展并使国民以多种方式分享国家公园资源,真正体现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

促进社区发展方面。保障社区发展权益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伦理问题,应在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基础上,构建长效的社区发展机制,采取生态补偿、协议保护等技术手段,增强社区身份认同感,同时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给予社区成员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权利,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 总结

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也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国家特色公园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国家公园建设机构体制改革是核心和关键,要坚定不移地根据中国实际进行国家公园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而不是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经验,突出原真性、生态性、科学性、可持续性,才能保障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海霞,汪宇明.可持续自然旅游发展的国家公园模式及其启示[J].经济地理,2010年1月.

[2]朱明,史春云.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综述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作者简介:

张立庚,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国家公园国际经验管理体制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科学与美国国家公园发展
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国际经验及启示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比较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