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2018-08-08孙俏张晓宇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要求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孙俏 张晓宇

摘要: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获取、加工、综合汇总、集中处理的系统,而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任务规划、资源合理配置和绩效考核系统。预算管理在进行任务规划、资源合理配置和绩效考核过程中,都必须以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本文以此为基础,讨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关键词: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对企业预算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为了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预算的影响,保障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对于预算管理要进行严密的控制。

一、 基本理论概述

(一) 预算管理

所谓预算管理,广义上,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战略目标。狭义上,就是将编制好的预算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和标准,定期将实际业绩(实际发生的财务数据)和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二) 会计核算

所谓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预算管理需要会计职能的配合来完成,财务预算编制、会计核算方式在预算管理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相互关系

(一) 预算管理的特点及对会计核算的相关要求

我们必须通过客观、真实的预算管理来体现会计的基础核算信息的真实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方式去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质。让会计核算的基础、原始信息一开始就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如实反映企业正常的经营业务,严禁出现不实、伪造、虚假等信息及凭证。让企业会计核算与预算的管理始终都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业务。

会计信息要具备可比性。企业期初的预算管理,一定要具备其便于理解与可比较的性质。这样,不仅能够规范其会计核算信息,更加能够完善整个会计核算体系。

(二) 会计核算对于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编制的前提。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真实度,决定着企业能否如实地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的公允程度决定了预算管理的公允程度。对于会计核算的公允程度来说其会计确认、计量都要严格地遵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管理。

三、 预算与会计核算当前结合模式

(一) 会计核算围绕预算进行,将预算作为主导

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设置按预算要求进行,对预算十分重视,此时会计核算可能会演变为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弊端是会使会计核算中忽视重要性等会计原则,造成人为强制调节预算与会计核算上的差异。

(二) 将会计核算作为主导

此种做法不能正确处理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容易导致预算和核算分离,减弱了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参谋作用。

(三) 预算和会计核算各自独立,自成体系

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人为增加了工作量,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实行预算管理与会计分设,会计人员负责会计核算业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预算人员主要履行管理会计职能,集中精力抓好预算。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別,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关的联系,完全能实现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

四、 预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

(一) 预算层面

尽可能将会计核算中的各项要素体现在预算的编审上。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做到细化各部门的相关预算,建立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相匹配的、合理有效的模型,并在预算的执行中充分地反映和利用起来。

(二) 会计核算层面

细化会计各科目的核算内容,与预算充分结合,规范、统一会计核算的划分和分类标准,同时,充分利用会计软件,努力确保软件的操作更具适用和稳定。

(三) 预算和会计核算两者结合层面

1.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可以使会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预测控制及分析上,使核算工作节省了时间并且更加地细致和全面。

2. 正确处理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以预算管理为重点,会计核算为根本,加大预算管理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同时抓好会计核算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3. 会计核算时应充分考虑预算对核算的要求。企业编制的预算一般包括生产和销售。这种预算主要按生产经营的领域来落实企业的总体计划。比如企业为了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和分别考察各责任中心的业绩,就会按照责任中心来编制预算。此时,在设置企业明细账时应考虑责任中心分类的需要,并与预算的口径一致。在分配共同费用时,为避免责任不清,应按责任的归属选择相应的分配方法。

4. 制定预算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核算。预算与会计核算从信息量上看是相通的。因此,预算体系在经济内容、结构层次上也应与会计核算体系保持一致。也就是预算的编制和下达应当落实核算单元划分的那一级,否则预算和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就无法相互传递和验证。

5. 制定有效和合理的差异处理方法。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无法避免差异的产生。要在会计核算中设置单独科目用于归集差异。最好定期通过召开小组会议等方式对已经记录的差异展开研究,并且对能够明确责任人的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对无法确定责任人的差异转入不可预计项目中。并且注意在进行下期预算的制定时考虑前期差异对预算结果的影响,对比标准与实际、进行差异分析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预算与会计核算都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预算来实现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以会计核算来实现预算实施过程中的准确性,两者属于相互传递、相互验证的关系。将会计核算的要素划分分类标准融入预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与整体预算相结合考虑项目的规范性、合理性,这样就能形成两者有机结合的局面。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及时查找、讨论、记录两者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差异,以期能在下期预算制定时规避差异,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作者简介:

孙俏,张晓宇,北京市,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要求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