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人以渔灌溉创新

2018-08-08韩亚琴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摘要:曾经在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人的最大宝藏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智慧之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能“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人以渔”。但学生如果不能将学到的方法真正融化为自己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那“授人以渔”又有何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一、 注重质疑,培养习惯,播下创新的种子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习方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除了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和主动改正错题的习惯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本身表现了一种求知欲,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新。

首先,我把质疑问难作为预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每课必做。开始,我在课堂上提倡多提问题,难的、易的、大的、小的、重点的、非重点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提的越多越好。当学生提问时,我总是认真组织,或启发同学讨论解决,或耐心解答。逐渐地,就要求学生把问题提到关键处,提到重点难点上,质量越高越好。其次,每上一课我都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然后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分析、争辩、释难解难。随着质疑问难习惯的养成,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发扬,使思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从而播下了创造的种子。

二、 注重感悟,展现过程,灌溉创新之苗

现代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好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所以我们有必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所展开的活动,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体验和简单方法,并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我在教学《草原》第一小节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而后让学生想象草原美景图,然后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使学生理解句意,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当读到“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时,一位学生问:“老师,老舍先生低吟的是哪首奇丽的小诗?”我一愣,但转而一想,这空白处不正是训练的良机吗?于是我告诉学生:“老舍先生面对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低吟的是他自己即兴所作的一首诗,我想,在这诗一般美景的感染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诗人,让我们都来以自己的诗赞美草原吧!”这时,学生有了创新的需要,结果学生在课后倾尽所能,为创造做好准备,对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边学边写,写出了一首首“奇丽”的小诗。此后我们还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这时,创新告一段落,但由此带来的余震并未消失,当学生再学到一些文質皆美的文章时,总想着用小诗来表达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学会了以诗来概括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创新又得以延续。

三、 鼓励运用,学习内化,创新种子再播

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学习方法有一般的规律性,但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学生的气质、智力、基础存在差异,在学法的适应性上也有差异性,所以在总结课文时,我总要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把这些方法分类积累起来,以备运用时信手拈来。以理解句子的方法为例,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抓、联、问、想、体会”的方法。

“抓”,抓重点词语、关联词、表达方法等;“联”,指联系课题,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等;“问”,指理解每个句子时都可以问些什么;“想”,主要指展开想象;“体会”,主要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语文课上启发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鼓励他们创新。如选择一部分优秀习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自由地综合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自学,然后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再组织全班学生讲评谁创出的学习方法最佳。这种比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指导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都能创造性地学会学习。所以教师就要努力使学法指导和教法改革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考虑学法指导,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更使学生会学,而且是创造性的会学。

参考文献:

[1]王定波.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真”[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作者简介:

韩亚琴,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