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8-08杨文裕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初中语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革。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课堂“主角”变为“导演”,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教学由原来的重“结论”转向重“过程”;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变成现在的以学生的“学”为主。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助学习;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的“文道”之争历来是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国历来有把语文教学作为“文以载道”的思想道德教育工具的传统,而最近不少老师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语文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学对文本内容过多地拔高分析和条分缕析地讲解,为了应付频繁的月考、抽考、统考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练习和考试,学生挤占了对语文教学内容学习的空间和大部分思考时间,忽视了培养最基本的语文实用能力。在走入社会的很多初高中毕业生中,很多人在语文能力的应用方面捉襟见肘:普遍存在着汉字书写错别字连篇,讲起话来不是辞不达意,就是啰唆重复,写起文章来不是不知要写什么、无话可说,就是空洞无物。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各种类型的信息交流日趋频繁,几乎随时随地都要应用到写字、说话、应用文写作等语文实用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用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的工具性特点,充分认识并尽快纠正上述偏向,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社会效益。教师要结合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为实现上述目标选择科学的教法,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

这些变化,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想就此问题愿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期提高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激发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的学生,其效果比被动学习的学生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应多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像课本剧表演、成语接龙、节目主持等,形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 精心编制预习案,培养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我积极尝试“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案是三案之一,就是教师课前为学生编写的预习题,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在编制预习案的时候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找出文中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容易写错的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这些问题。

2. 上网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3. 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理清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4. 提出疑难问题,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这样的预习案上课时,教师要检查、了解使用的情况,预习成果要在小组交流展示、分享。通过一学年的实践证明,预习案的使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自科学的学习方法。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学习一篇小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作品主旨

把握故事情节,指的是弄清作品中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结构及其特点,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理解作品主旨。

2.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根据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概括出人物性格特征。感受人物形象,应学会进入故事的情境、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从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3.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要区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自然环境多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4. 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品味的方法是:看构思是否巧妙独特,是否设置悬念;情节是否跌宕曲折;语言是否含蓄风趣等。

初中课文体裁多样,如何去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每一种文体在学习方法上都有一些共性、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掌握,并通过课外的迁移运用,形成自身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其终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提高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途径还远不止这几点,以上仅是笔者的一点浅见,希望得到同行的更多指点。

作者简介:

杨文裕,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镇自由小学。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