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相伴快乐童年

2018-08-08谢桂芳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班级儿童

摘要: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马克思、爱因斯坦、毕加索、摩根等享誉国际的名人很多是犹太人的后裔。他们的成功无一不得益于早期的教育和阅读。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可以愉悦心灵,感受幸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是和阅读相伴的,心灵是被书香浸润的孩子,内心都有丰润的。

关键词:阅读;儿童;家长;班级;学校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把它当作一项工程来做。

我是一名热爱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能从阅读中感受幸福。我家孩子也酷爱读书,我是如何让他们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的呢?

一、 家长的示范引领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在家庭中,家长要起到示范作用,用心引领孩子阅读。

1. 初选图画书,进行亲子阅读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初讀要选择图画书。儿童的想象力丰富,对图画书情有独钟,他们读图的能力较强。读不懂的故事内容,通过读图的方式理解内容。

我的孩子刚牙牙学语,我们就开始了亲子阅读。怀里、床头、车上……我读他听,一字、一词、一句话,从三字的儿歌开始,到童话故事,他都异常的安静。这样的阅读活动从未间断过。

蹒跚学步时,他就开始识字了。有一次,我带着他在楼下的超市玩。超市门口有一箱子他最爱吃的可比克。他用小手点着,嘴里模糊不清地说着:“可比克!”从那以后,我们更是加大了阅读书籍的种类:《幼儿画报》《嘟嘟熊》《小伙伴》等儿童画报,我们都涉猎。我用手点着字,他眼睛看着书中的红字和图画,那是在无声阅读。一次我给他洗脚,照例读儿歌:“大公鸡……”他会接:“穿花衣……”看着他那认真聆听的神情,我知道读书对他来讲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上幼儿园了,有一次读经典故事《花的沐浴》一书,读到“花儿在雨中沐浴……”一句时,他问:“妈妈,什么是沐浴?”“沐浴就是洗澡呀!”“哦,是花儿洗澡吗?”“对呀。”当时我刚刚洗过澡,头发湿漉漉的。他仔细打量着我的头发,说:“妈妈,你沐浴了吗?“对呀,妈妈刚刚沐浴过。”这就是学以致用。

2. 家长要了解图书的内容,时常和孩子讨论

家长给孩子选择的书,自己要先了解书的内容,便于和孩子交流。

有一次,我看到梅子涵的《戴小乔和他的哥们》,内容很精彩。我立即购了一本。可能里面黑白插图比起绘本彩页不吸引他,他的阅读兴趣大减。为了引导他阅读,我拿着书有声有色地开始大声地念中间精彩的章节。这时,他仔细聆听,最后自己津津有味地一口气读完那本书。

3. 家长要精选图书,建立书房

家长要请老师为孩子推荐图书,要多看看书店推出的儿童读物。孩子要有个固定的书房,那一定就是他的乐园。我家孩子时常说:“妈妈,现实是一个世界,书中又是一个世界,我能从书中找到快乐!”每次看着他读书时不时皱起的眉头和时常传来的欢笑声,我知道他已经完全沉浸在书香之中。

4.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练笔

情动而辞发,孩子书读多了,必然想写。家长不要限制章法,比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等,这样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从而禁锢他们的思想,写出来的,必定是八股。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最熟悉的人》。经过半个小时的思考和写作,题名为《我们班的马小跳》的一篇作文跃然纸上。我知道这是得益于读了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幽默风趣!这篇文章还获得全市“繁星创作”一等奖!

二、 老师的正确引导

孩子的阅读兴趣除了家长的示范引领外,老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怎么在班级里推广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建立班级图书交流会

孩子从阅读中体会到了快乐,这时他们会自觉地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班主任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交流自己读到的图书。通过这种方式互相推广图书引导孩子知道更多的有趣的图书,孩子们的好奇心就会被再一次驱动。

2. 建立小小图书角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阅读面很狭隘。所以我们在班级里建立小小图书角,制定每学期阅读五本书的计划。同学们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有了这样的图书角,课前很多孩子手里都拿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着。

3.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学生也可到县图书馆借书读。图书馆藏书丰富,同学们也可以感受不同阅读场合带来的不同阅读体验。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受到书香的熏陶。

三、 校园的书香浸润

1. 师生经典诵读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我校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阅读内容。以及旨在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

每天课前的五分钟,孩子们都在沉醉地诵读着一首首经典的诗词。朗朗的读书声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课后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的活动,体验“诵读”的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等活动。

2. 学校的走廊、墙面都要充分利用起来

学校的走廊、墙面都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孩子进入校园,每走一步都能得到教育,都能从经典片段中得到文化的熏陶。课前、课后漫步校园都可随处看到《论语》《三字经》等中的片段。儿童心中有了疑问,我们老师要善于答疑解难,及时引导。

清晨,当我们走进校园听到的是朗朗的书声,细细听来有唐诗宋词的韵味。看着孩子们拿着能浸润孩子心灵的书籍阅读,我能体会到诗意语文。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说:“我们不能放弃对儿童幼稚心灵、热情生命的指导,帮助儿童爱上阅读是对童年最大的敬重和爱护!”我们每一位家长、教师都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爱上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帮助孩子成为思想丰富的人。这才是老师和家长应尽的责任。

一本书就是一个小小的阶梯,打开它,让孩子们的旅程从此刻开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M].新蕾出版社.

作者简介:

谢桂芳,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阜临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班级儿童
班级“无课日”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