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呼唤语文教学新理念

2018-08-08唐建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摘要: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本文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创新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二) 要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三) 教法方法要创新。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尤其是必须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尽量多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空间去激发与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课堂提问形式要多样化,内容呈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 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氛围

1.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 改革备课方法,把传统教学的单一知识结构改变为认识和培养主体性人格双层面的教学结构。创新性语文教学要求把备课教案改为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文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找出的疑点,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 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就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环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逐步消除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探索。

4.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老师要使学生心理上得到一种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勇于探求,才能发挥出聪明才智。

(二) 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凸现课堂教学主体

1. 启发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前提,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电教媒体等手段,都能提供特定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质疑交流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 提倡“合作”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合作交流激發学生的创新潜能。

4. 自我反馈,二次创新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主动巩固旧的知识,发现新的质疑点,寻找二次创新机会。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跨越世纪的语文教师,咀嚼过两千年仁德治国礼仪之邦的滋养,秉承着中华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熏染,接受了当今世界先进文化信息的浸育,理当勇于忍痛破除现成套路,着眼素养锐意创新。

“脱胎换骨”何所惧?桃李满枝下自蹊!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8).

[2]胡明道.“学长式教学”与“创新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1999(9).

[3]张武升.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1994(6).

[4]钱理群.以“立人”为中心[J].语文学习,2000(6).

作者简介:

唐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桂林全州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