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书必须育人

2018-08-08潘冬香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书个性育人

摘要:教书与育人其内涵极为广泛。简单地说,教书是教学生学习功课。育人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育人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教书育人是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职责。

关键词:教书;育人;意义;个性

一、 教书育人的意义

所谓教书育人,既不是教书加育人,也不是教书兼育人,而是教书中必然包含着育人,教书的人就是育人的人。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职业性社会活动过程。教书以育人为目的,不育人则无以教书;育人以教书为手段,不教书则难以育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书育人活动的主要承担和实践者。只有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才能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追求自己的理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完成社会的重托。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受人尊敬,就是因为教书育人是这一职业的内在规定,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灵魂,把他们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是这一职业的基本劳动特征。一个好教师,一个愿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教师,则能实现教书育人过程的完美统一。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见,对教师而言,根本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教书与育人相互脱节的问题。但是,凡是教师都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凡从事教书育人的人都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二、 为什么教书更要育人

在现实生活中因每个家庭的孩子只有一两个,在家里孩子的依赖性、被动性、思考能力差而且主动学习能力低,不善于自己判断事情,知识的梳理能力也不强。孩子一天天长大,就像一棵小幼苗慢慢地长成参天大树。为了帮助孩子学习,我作为一个老师在学校我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成就感,找到时机鼓励孩子,引导孩子掌握正确方法。在教学中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但要帮孩子解答疑难问题,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而且要培养他们的乐观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爱国心的孩子。当今信息时代,学生的成长环境纷繁复杂,对学生的育人更加具有挑战性。

三、 教书要完善自身修养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师与道的关系。一般来说,教师要比学生闻道在先,但是,有时我们老师还应该向学生学习。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教师要用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爱戴、认可,不仅用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知识去影响孩子的品格。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多鼓励学生,以人格魅力让学生信服。对于学生的错误,要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帮他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认知到错误,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帮助学生规划好人生。

四、 育人要倾注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是对学生的关心、对教育的爱心。充满关爱的心是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是钥匙,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充满关爱的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有了它才能护送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只要教师“诚心所致”,育人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五、 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基础不一样,兴趣不相同,个性有差异,把他們混杂在一起施教,是很难把他们都教好的。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尽管有统一的进度,但教学目标却难以达到。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行为,教师就必须心中有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达到以生为本的教育境界。教师不要以成绩论英雄,不要一味地注重教书以免扼杀孩子的潜能;而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在平时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的成长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总之,教书育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又是职业道德的规范。我们要严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坚持以育人为主、教书为本的理念,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工作,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张乃仁.教书必须育人[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2(1).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格言摘录》,2011.

[4]韩愈.《师说》.

作者简介:

潘冬香,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宝安区上南学校。

猜你喜欢

教书个性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的教书生涯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不是放马的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