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018-08-08林玲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纲自主探索

摘要:通过阅读教学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阅读;现状;方法;科学;大纲;探索;自主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阅读具有人格与能力塑造的双重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受到文章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的影响,从而促进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进一步完善。这对于高中生尤其重要,大部分的高中生都處于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育内在的文化属性可以引导学生的性格的完善,最终将高中生塑造成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

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 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目前阶段高中语文教育依然属于应试教育,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高考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教师阅读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得分能力,而并非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在实际教学当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注重学生阅读答题能力的培养,阅读课堂往往变成阅读解题课堂,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之下只能通过被动记忆以及机械练习等方式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学习激情,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严重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

(二) “以讲代读”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深入到阅读材料当中,对文章的内容与信息进行全面的挖掘,最终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但是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在实际教学开展当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同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采用以讲代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并不需要自主进行文章内容的研究,教师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阅读技能教学以及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却具有较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当中,许多学生往往在听教师讲解的过程当中什么都清楚,但是自己在阅读时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三) 阅读练习本末倒置

许多教师认为阅读的主要内容就在于讲解与练习,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阅读练习,并对学生的阅读练习进行点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最终导致学生往往会受困于题海战术,而无法分出更多精力进行阅读。这种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

二、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自己备好课后就按照预设好的课堂步骤一步步地往下讲,在课堂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也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育教学需要语言表达,但是应该明确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进而真正实现学有所成,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应该考虑到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现实因素,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阅读兴趣、情感价值取向等因素出发,合理安排阅读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兴趣为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教与学的同步,所以为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开一片新天地。

(二) 根据教学大纲的需求,设计探索性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可以将探索性阅读融入教学当中,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探索性阅读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必须要对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具有较好的了解,并结合教学大纲的实际需求设计成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将具体的知识点融入学生探究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探究性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需要从语文阅读的角度出发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文章的内在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进行探究性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教师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从而推动学生的探索过程。

(三) 课堂阅读与课外拓展结合,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语文阅读教育教学分为课堂内部阅读和课外拓展阅读,传统的阅读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到了课堂阅读的教育教学资源,实际上,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阅读资源,提升阅读效率也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通常只能参与到学生课堂阅读的过程中而无法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很快地抓住文本的主旨和细节内容。但是,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是对学生对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实战训练的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如何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互通,需要教师将两种阅读资源的优点相互融合,两个课堂相互结合,促进二者的优化组合。

首先应该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利用教材涵盖的阅读内容诗歌、记叙文、说明文、散文、文言文等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分类讲解,并对不同阅读技巧进行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记忆它们。同时课内教学时,结合课本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训练,课外适当地给学生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方向,带着目的去阅读,更容易提高阅读效率,真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应连.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J].散文百家:2017(12).

[2]孙道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47).

作者简介:

林玲,重庆市,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猜你喜欢

大纲自主探索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应试良方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