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对话”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8-08-08李瑜戚晓娟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对话小学生阅读教学

李瑜 戚晓娟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经过广大教师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目前在我县(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主要强调:立足文本,进行个性真诚的对话;激发兴趣,倡导合作快乐的对话;适当创新,探究科学有效的对话;尊重学生,收获心灵长久的对话。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生;立足文本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一种强调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宽松的交流互动,来达到学生自主合作和自由发展的教学理念,它是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师生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那么如何让“对话”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 立足文本,进行个性真诚的对话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只有立足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有效解读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中心则是学生,不同学生对同一文本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对此,教师要善于构建民主、和谐、新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思考、对话、交流,使课堂教学成为多边对话、多向交流的过程。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样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进而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理解字词句,不要脱离文本。文本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紧紧把握文本,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有价值的拓展训练。

二、 激发兴趣,倡导合作快乐的对话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在有趣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我们千方百计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亮学生的智慧火炬。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一边轻轻吟诵,一边回顾文意;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展开联想,用自身的生活阅历去丰富文章的内容,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头脑中进行再次创作。我们还从生活中入手,让学生从自身的实践去感悟材料,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形式,学习、体验、参与,从而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整合,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在教学《雨》这篇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描述自己所见过的刮风下雨时的情形,马上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此时再问同学们:“风是怎么形成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就能够激起学生了解课文进行阅读的兴趣。其次,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哪里?”等,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如可以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樂趣,在合作中体会到快乐,为学习课文内容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适当创新,探究科学有效的对话

我们积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我们曾尝试引导学生采取批注法进行阅读,教会他们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样他们可以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适当地点拨和拓展,带领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阅读内容,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男孩明明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微弱,为什么不求助海边的其他人呢?”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不受局限的,这时教师不应该急着给予否定,而是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一步步地将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入正轨,让小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这样,整个阅读教学才更高质、更有效。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探索性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 尊重学生,收获心灵长久的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自我展示,因为开放的成果能充分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让学生向文章敞开心扉,把自身的体验融注到对文章的感悟中,我们应把文本多元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在小学生阅读的枝头缀满富有个性的花朵,鲜艳夺目。

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这样才能熏陶、感染、影响他们,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在教学《游子吟》时,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他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加以肯定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如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讨论做人的道理,使他们领会到: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的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总之,“对话”的中心是学生,各种对话都在为学生的个性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对话环境,提供对话的便利条件。要让“对话”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小学生真正走进浩瀚的文本,让文本长久融入他们的心灵,教学任务仍很艰巨。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继续探索、研究和实践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要以学生的阅读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让每位小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嬿清.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李瑜,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人民路小学;

戚晓娟,安徽省六安市,六安市金安区先生店乡范庵学校。

猜你喜欢

对话小学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