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

2018-08-08韩丽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兴趣,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理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培养

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使用核心素养内容,将学生与实践两者更好的契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得到切实的提高,进而能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

一、 生物学科素养的表现形式

(一) 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即人们对生命的认知,是人们通过宏观方式对人价值的判断。生命观念的来源分别是社会经验、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几个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是生命观念不断深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能有较好的人生定位和人生发展方向、人生取向较好,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知生命。

(二)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对于生物学科的研究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在科学的探究当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让人们得到更多的科学的真谛。高中生物当中有很多实验,这些实验能够让我们对生物知识的研究过程以及理论的奠定有更好的了解。高中生物实验当中,如观察DNA、RNA的分布,脂肪和蛋白质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实验,每一个实验当中所包含的生物知识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研究中不断地验证着科学理论,不断地对生物现象进行新的解答。

二、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 激发生物学科兴趣探究核心素养培养

任何学科高效教学效果的达成均要以学生兴趣为先导,当学生对该学科有浓厚兴趣以后,才能认真地融入学科中来。当前,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兴趣进行学习,所以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师在课堂上即使给学生认真讲授知识,但整体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先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对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以后,主动地进行学科学习,并挖掘学科背后的内容,世界上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成功与兴趣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都是科学家对这个学科有兴趣后才进行的深度探究,最终才能取得成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兴趣教学法,在讲授《染色体变异》相关课堂内容的时候,教师给学生传授染色体出现缺失、重复、倒转等会引发很严重的疾病,然后教师为能调动学生兴趣,可以引入一个染色体缺失引发的奇怪疾病——猫叫症,古人对这种病症了解不多,所以多迷信为猫妖附体,其实现代科学证实这种疾病引发的原因是人类的第五条染色体短臂缺失造成,使人的哭声与猫叫很相似,这种奇怪声音的发出是咽头异常构造引发的,这种情况在人出生数天后能逐步改善。患有这种疾病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体重较轻,且生长发育极为缓慢,智力偏低,头小、脸部圆,耳位较低等,在给新生婴儿进行喂食的时候,会出现喂食困难,呼吸道极易感染的情况,这类病患的生命周期较短,且智商仅能停留在3岁左右。学生在教师生动的案例讲授中能对染色体变异这课内容有极高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会持续会追问教师染色体变化还能给人带来哪些不良影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自己找寻案例,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让学生能从生命改变中探究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素养提升。

(二) 重视实验能力领会核心素养

生物是一门实验类学科,通过实验能更清晰的领会事物的特征,也能在直观观察中对实验现象有深刻的记忆,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进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领会的最佳方式。高中生物多以教学为主,而以实验为辅,但实验课的作用依旧不容忽视。例如,课程教学时,在讲授《遗传与进化》课程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即调查一些能遗传的人类疾病。实验有三项要求:第一,要求尽可能地扩大调查的人群范围;第二,要求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类疾病,比如常见的红绿色盲、白化病等疾病人群;第三,对某项疾病的遗传方式进行单独的调查,特别是要对患病的家属进行细致的调查,了解家族中患有该病的人群比例,包括男女比例等。教师要求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调查小组,让小组成员自己选择调查对象,拟定调查方式,整理调查数据,提交调查报告。通过上述调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更让学生对人类的遗传疾病进行初步掌握,通过调查人类疾病发病史,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并领悟生物学科的内涵所在,进而能对生物素養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这些素养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体会。

(三) 联系生活强化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也能通过生物学习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而能做到学以致用,让理论内容与实际内容联系在一起,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教学中,生物学科的例子很多,如植物的嫁接、土壤中动物类群等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到生物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很多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向日葵真的是随着阳光的方向摇摆,学生会感觉十分有趣,进而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现象。然后教师再讲授相关知识点,会让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光与光合作用》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先要给学生讲授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思考建设温室大棚,如何加快大棚内的空气流通速度,让植物能吸收更多的阳光,产生较好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进而能释放氧气让植物吸收。教学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思考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如何更好地摆放家中的植物,部分学生提出不应该将植物摆放到卧室,由于植物也是需要呼吸的,所以会在夜间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与人抢占室内的氧气,使得卧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进而对人身体健康不利。选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将生物学科知识与之联系,这也是强化生物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三、 结束语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对新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能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让学生会用知识,进而能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为高中生物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也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增添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8):18-19.

[2]杨新,张君.谈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74-75.

作者简介:

韩丽,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