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2018-08-08陈继

读天下 2018年3期

摘要: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前提下,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已成为学校的一大难事,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一帮一”措施;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并在展示过程中鼓励评价。

关键词:关注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鼓励评价

在各个学校,学困生的学习一直困扰着所有教师。比如,在我校数学教学中,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数学教师,大多教师也因学困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往往收效甚微,我们都知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也时常在思索着,该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要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我从学生的实情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之一,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学生就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得生动、活泼、有趣,从而减少“学困生”的产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内容,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讲得富有趣味,可以通过一些幽默的语言,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和解题方法,讲生动的实际例子,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今年我接七(1)、七(2)两班,进校时数学成绩60分以下很多,其中有8个十几分,3个几分,接到这样的班级,要提高数学成绩,先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引入了这样的一则故事:在一片森林里,两只小松鼠在游玩中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松果的松树,便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其中一只松鼠先爬了3米,又爬了2米摘到松果;另一只松鼠一口气爬了4米后,不小心滑下了1.5米,好可惜啊!请同学们帮我计算一下此时两只松鼠各爬了多少米?另一只松鼠还应爬多少米才能摘到松果?这样引出了课题,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得以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迫切地想知道答案的前提下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环境之中。课堂上还要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要想办法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教材内容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 实施“一帮一”措施

各个班级都有成绩好的学生,实施“一帮一”措施,有利于减少学困生的人數,从而班级成绩得以提高。就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允许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同学交流讨论,也可以和我一起讨论。而在课堂练习时,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简单的题。我走看做的情况并指导,但是这样花的时间较多,所以,我在指导的同时也要求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帮一”,这样,成绩好的同学得到巩固,而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学困生心理的变化是很大的,他们就会觉得老师和同学没有抛弃他们。比如:七(2)班潘驿城,比较内向,不回答问题,就算让他回答,声音比蚊子还小。在数学讨论学习过程,我观察到他一般不和同学交流,成绩也不好,我悄悄地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半天他才告诉我是因为他怕做错了老师和同学笑他,课后我耐心地鼓励他大胆地与同学交流,要他不要怕,每个人都有错的时候,同时我悄悄地叫班上成绩稍好、性格开朗的王开亮同学课堂上讨论时主动去找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开始找同学讨论交流。实施“一帮一”措施后,我观察到部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 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并及时鼓励评价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基础较差,教师需要降低要求,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实行逐渐递增、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手段。要多给数学学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意识。而对于很多孩子而言,父母的外出或离异,多少给他们心理上带来一些影响,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怠慢,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从而学习没有提升,也就导致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不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一般不主动举手,那我鼓励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上台做简单的题,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这课,我让学困生做最简单的题,比如,课本23页练习题第一题中的(6-9)和0-(-5)这两题。指名四个学困生上台,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当然,这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不管学生做得对不对都要鼓励评价,错了的我会对她说“我很欣赏你的胆识,相信你下次做得更好”!还要发动全班同学都鼓励他们,那么,在课堂上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努力去爱护、关心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真诚地帮助他们,捕捉其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困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工程。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形成,我们全体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才能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才能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让素质教育的灿烂之花在数学教育教学园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李小敏.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5.

[2]惠艳艳.初中学困生课堂管理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2(02).

[3]周海洋.初一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阮继煊.赏识——放飞学困生的希望[J].广西教育,2002(14):21-22.

[5]刘存全.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03).

作者简介:

陈继,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