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2018-08-08陈红明

读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摘要:语文的本质就是情感世界的开拓,精神空间的构建,以其独特的人文特性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增添助力。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性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成长。

关键词:语文;情感;兴趣;情绪;互动;拨动;激发;感染

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 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调节学生情绪

老师在课堂上的冷漠、埋怨、烦躁等情绪,会遏制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反之,若教师满腔热情,不断表扬与鞭策,那学生就会产生在良好刺激中获得知识和健康情感的体验。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并有效地发挥其积极肯定的情感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 双向互动反馈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信赖。随之,学习语文的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师接受了这些良好的反馈之后,就会自觉强化这种情感,教师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指导。如此双向交流、双向反馈,必然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教师是情感交往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赢得学生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一) 新课导入,拨动情感

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中心,“披文入情”,真正把握作者感情的脉搏,创设某种情境,自然地拨动学生的感情的情弦,使之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和谐共振,自然而然地认识深蕴在课文中的丰富内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場的第一步。教师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变,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 诗文诵读,激发情感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也能引起审美情感。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形成“物我同一”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这首诗歌,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大陆故乡的怀念。诗歌用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教师对学生提出朗诵要求,学生自会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体验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历劫不灭的思乡之情、民族之魂。

(三) 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 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五) 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总之,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健康、感情丰富的未来栋梁之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J].博览群书·教育,2016,1.

[2]姜效娟.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对学生情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

陈红明,重庆市,重庆市石柱县南宾中学校。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