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2018-08-06柳英

魅力中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练习小学数学

柳英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练习仅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改变传统的练习方式,设计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探索的练习,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和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关注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一、审视数学练习的目的和作用—练习是必要的

现在的课堂中存在这样一种误区重例题教学,轻习题教学,忽视练习的作用。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练习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练习是必要的,练习量应适中要有一定量的基本题和变式题,以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要有综合题和开放题,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要有好的数学问题,以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二、练习设计要注意趣味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例如,教学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最简分数,然后教师很快说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经过验证确认教师的判断百分之百的正确。这时学生头脑中便产生了“老师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的疑问,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学会判断的方法。

三、练习的设计要注意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设计练习不但要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其具有针对性,而且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征和知识水平。既不拔高,又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理解所及的程度。既设计突出重点和抓住难点的强化性练习,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项的练习,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常来说,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地方着重练,揭示本质变式练,关键部分集中练,沟通知识系统练,易混地方对比练,错题集中辩析练。如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可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四、练习的设计要注意有层次性

练习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要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如《认识公顷》教学后的练习课上习题是这样设计的:1、基础训练2.3公顷=()平方米0.063公顷=()平方米3400平方米=()公顷45000平方米=()公顷2.3公顷=()公顷()平方米90087平方米=()公顷()平方米让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即便是在基础训练中也注意题目的层次性。首先是从公顷转化到平方米,然后从平方米转化到公顷,最后又是两个复式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

五、练习要注意“量”上控制

练习课的设计不能以学生做了多少道习题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多少知识,是否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练习课的习题应该注重“少而精”。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进行练习。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理解,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练习,而只是出大量与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的习题,使用杂乱的“题海战术”,即使花费的时间很多,做的习题不少,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题目没有层次性,学生不感兴趣,也没什么价值。而太偏或太难的题目也不适合学生,小学生本身的知识不多,更会使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厌倦数学,這也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最失败的地方。因此,在练习设计时,使练习变得通俗易懂、有趣、有挑战,让学生看到练习内容时更愿意去做、去尝试,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在设计数学习题时,练习层次比较清晰,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本练习,主要解决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最基本的练习,只要学生能正确计算就可以了。同时还通过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沟通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二)巩固提高练习

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设计不同的线路及进行“围一围”让学生理解其中变化的源头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使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这样既能提高练习效率,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六、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目标的具体阐述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创新性问题,或者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既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而又富有趣味性,重视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创新,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发展,让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得到增强,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陶冶。

猜你喜欢

练习小学数学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