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2018-08-06李欣恬

魅力中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精神家园启迪

李欣恬

霓虹满天的情人节,巧克力、玫瑰花漫天要价,却吸引着无数的情侣趋之若鹜。万圣节的夜晚,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学做南瓜灯。而家家团圆的中秋节,却少了一份举家赏月的美的宁静。难道你们忘了自已是中华子孙吗?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更要坚持传统,传承文明。

如果问我中国文化在哪里?我会告诉你,它在屈夫子的峨冠中,它在太史公的竹简里,它在李太白的诗篇中,它在文天祥的正气里,它在曹雪芹的书中,它在谭嗣同的琴里,它在梅兰芳的戏里……这一切的一切,不仅对我们有所启迪,还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修养。

而如今的我们,容易忽视传统文化,面对五彩斑谰的洋节,极易忽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多种外国语言的传播,总会让我们忽视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漢语言。而这种文化的忽视,又会导致传统意识的淡漠,导致价值导向的偏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更要守住我们自已的精神家园,否则不就成了无根之苗了吗?传承传统文化不仅因为它是我们的民族特色,更是因为它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精华,它会对国人以及世界人民的学习、生产、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缺失问题的背后,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传承。

一是教育化:政府应该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课本、课堂的教育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并认同传统文化。

二是社会化:我们应多举办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活动,以及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接触传统文化。

三是网络化:把现代科技手段、数字网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网络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

四是生活化:我们可以将仁、义、礼、智、信等中国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规范中,形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社会氛围,才会更有助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而要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传统文化就仿佛一本厚重的巨典,在让每个人遇见经典华夏的同时,给心灵以安慰,给实践以启迪。希望这条传承文化之路愈走愈远,希望这条传承文化之路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精神家园启迪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失乐园
失乐园
穿着校服去上学
自然的启迪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