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2018-08-06聂慧

魅力中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精神

聂慧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撐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呢?下面我就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上的一点体会,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同时,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实践方式上及时进行观念更新,转变思想,以坚实的步伐走进新课改课堂,实施新课程改革,彻底摒弃观望和等待的思想,坚决克服“敷衍、旁观、畏惧”的心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是迅速、正确地吸收书写或印刷载体的意义以及电子出版物的数字化信息的一种能力。该能力对学生的学业乃至整个人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成效明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发阅读兴趣,激励乐于读书;指导阅读方法,适时进行疏导,加以点拨,可达事半功倍效果。如在阅读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共同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词含意,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和吸收知识信息。引导学生注意“至少”和“同一”两个词。“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意并非仅含一个,而是不低于一个,即一个或一个以上。“同一个碳原子”,其意不是两个,更不是三个或多个,非其它原子。如此分析点拨,学生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更牢固。也可以通过启发引导学生透过语句的字面意义或图表直观意义领悟出图文的内部含意,找出潜台词或言外之意,暴露隐含之规律,变暗示为明示。还可以利用生物学教材中的大量插图和表格,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繁杂的文字叙述条理化。另外,把可比性的阅读材料放在一起比较,确定异同,发现问题,进行辨析,从而获得深入的理解,新鲜的体会。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学上每一次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实验探究的过程,因此,课本中每个科学研究史都是学生探究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机会。在处理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鼓励学生再现科学家的探究思想和探究过程,对科学家的实验进行评价、改进或重新设计,让学生会更有兴趣,主动参与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再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让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纠正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遗漏和错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多地获得成就感而提高生物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四、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过于对工具学科的重视必然会导致应试教育的升级,而生物学科课堂则比较适合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到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生物学家艰辛的劳动和大胆的创造,他们给人类留下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财富,他们的科学理念、人格品德,同样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开掘,合理利用,将这些典型的科学史实与生物学科知识相融合,让生物课堂演绎人文情怀。时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也在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教与学的过程看似平静,其实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精神就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研究与探究,着眼于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的探究,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具体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探究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难点问题合作探究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重视联系生活

教学在于激发一种兴趣,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好感。众所周知,生活资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近,与学生间的感情最深,极易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如能积极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就一定会使他们想学、爱学、会学。如在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知识点时,可联系具体的生活案例提出问题:牛奶是怎样在牛的体内“炼”成的?使学生了解到: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运输、粗加工形成半成品;高尔基体—分检、浓缩、包装形成成品;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动力。通过牛奶在牛的体内“炼乳”的过程,让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细胞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密切配合的”。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了更多生活常识,大家发现原来学习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进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改后总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且有效学习不仅牵涉到课堂上的问题,更多地是课外的因素,如作业安排、教学管理、时空安排等。作为一个成熟的生物老师,不仅仅要把知识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享受课堂。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的,当然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希望能尽快成为一个成熟的优秀的老师。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精神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拿出精神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