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长补短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2018-08-06王俊铭

当代贵州 2018年27期
关键词:农村

文_王俊铭

玉屏侗族自治县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创新思路、扬长补短,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征程。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创新思路、扬长补短,奋力谱写玉屏乡村振兴新篇章。

夯实组织保障让乡村“强”起来

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一方面要抓住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这个关键少数,明确乡镇、村党组织书记是抓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建立责任链条,强化考核问责和结果运用力度,筑牢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战斗堡垒;另一方面要凝聚和激发致富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火车头”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青年才俊、返乡农民工等向农村聚集,成为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发展、驱动农业兴旺的中坚力量。

统筹抓好基层干部队伍选派工作。围绕“能说群众话、能办群众事、能解群众难”的标准,继续深入推进村干部专职化改革,选派1720名政治觉悟高、责任意识强、工作经验足的干部到村开展工作,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

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紧盯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政治觉悟不高、思维迟钝、干事迟疑、行动迟缓,甚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懒政庸政行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瞄准惠农补贴、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存在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壮大产业基础让乡村“富”起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切实将脱贫攻坚取得的有效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聚焦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这个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农村公路“组组通”、产业路等重点项目,牢牢抓住“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关键环节,举全县之力,汇八方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力以赴发展现代农业。紧紧围绕油茶、食用菌、精品水果(黄桃)、生猪养殖四大主导产业,立足本地优势,加大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玉屏油茶”“玉屏皇桃”“温氏生猪”品牌价值。

凝心聚力发展新兴产业。紧紧围绕“玉货出山”核心,推进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2家以上。加大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合作,建立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站、店三级体系,确保每个贫困村和规模化农业基地至少有1个电商网店。

千方百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论证,紧扣“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抓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工作。深入推进“景园融合、农旅一体”“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叠加建设,巩固茶花泉、铁柱山、凉庭寨等高效农业示范园(景)区建设成果,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兴产业发展。

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选优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县内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延伸产业链条,力争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大力改善民生让乡村“美”起来

抓重点项目,确保全民受益。加快推进“江玉”“石玉”高速公路和玉铜松快速干道施工进度,开工建设芭蕉湾水库主体工程、七眼桥加宽工程和洞坪、田心岩渡改桥工程,年底前完成朱家场至安坪公路改扩建工程,完成200公里农村产业路修建及“组组通”续建工程,完成2座病险水库加固、60处“三小”工程和55公里渠道改造,实现4G网络无盲区和乡镇集镇中心公益性公墓全覆盖。

王俊铭(左一)在农业龙头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玉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抓教育保障,确保学有所教。加大乡村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年底前完成31所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不折不扣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切实解决好“因贫辍学、因学致贫”等问题,发挥好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

抓医疗保障,确保病有所医。持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一站式”便民服务和“1333”健康医疗扶贫模式,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诚信医疗服务,出院结算享受“四重医疗保障”系统一站式补偿;全面推进农村贫困户患者“一对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实现全覆盖。年底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3种大病专项免费救治和104种特慢性疾病门诊治疗费用兜底保障全覆盖,完成74所村卫生计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县疾控预防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

抓住房保障,确保住有所居。聚焦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乡镇幼儿园、敬老院等重点民生项目工程,今年确保完成62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和65个村活动阵地建设及改造工程。

抓就业和社会保障,确保老有所养。借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用工需求,利用好保洁、护林、护路等“五员”公益性岗位,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加大对易地搬迁贫困户、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抓群众文化生活,确保娱有所乐。深入开展好“文化走亲·文化认亲”文艺巡演,以举办黄桃节、龙舟赛、六月六“赶坳”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赛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加乡村文化内容,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抓实社会治理让乡村“稳”起来

以移风易俗带动淳朴民风。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道德讲堂为载体,开展好“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行动,从婚丧嫁娶、卫生整治、陈规陋习、农村建房等问题入手,实施环境卫生整治、繁荣农村文化、文明家风建设等专项行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

以环境整治打造新村新貌。在全县深入推进“六绿行动”、人居环境整村提升和“一危四改五化”工程,着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整县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努力建成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乡村示范县。

以“三治结合”提升治理实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谋事、主事”。深入推进“1148”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实现纠纷及时发现、矛盾及时化解、问题及时解决,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统筹推进变革让乡村“活”起来

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在全县打造6个以上“三变”综合改革县级示范村,加快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登记,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导入农村发展新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

全面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进行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村老人健康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