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锋力量
——贵州脱贫攻坚激流勇进、英雄辈出

2018-08-06吴文仙

当代贵州 2018年27期
关键词:硬仗表彰大会第一书记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右)与获奖代表一一握手,逐一佩戴奖章、颁发证书。(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杜朋城 / 摄)

表彰大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右)为获奖代表颁奖。(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杜朋城 / 摄)

“要将‘干’字坚持到底。” 20多年来,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支部书记陈大兴,一直为群众的“脱贫梦”“别墅梦”“小康梦”而奋斗,带着村民养牛、栽中草药、种金刺梨,最终为所在的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打通了致富路。

支部引领、示范带动。在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黔中大地,奇迹频现,英雄辈出。

7月1日,贵州庆祝党的97岁生日的方式,和以往有些不同。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主角是来自基层一线的1000名先进个人和500个先进党组织。

尽锐决战出典型

彭杨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果树研究室的农艺师。2015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扎根黔西南州贞丰县鲁容乡,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群众种植火龙果。

如今挂任鲁容乡科技副乡长的彭杨,更清楚自己如何发力:“作为农技挂职干部,身份不同、责任不同。面对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刻不容缓。”

经过3年火龙果种植的实践,彭杨更加坚定了用产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业务素质有待加强。派驻工作原则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除了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还要有丰富的政策法律等知识,这方面专业知识尚不足,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把握不准,独立办案锻炼少,有时缺乏底气。

今年,鲁容乡抓住“春风行动”契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亚热带水果种植规模。目前,全乡已经种植百香果10000亩、芒果3000亩。北盘江沿线的河谷山岭曾经满山石旮旯,如今长满新绿,各种水果挂满枝头。

一个3A级景区,一家下辖8家企业、12家合作社的产业集团,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8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这一组数据,是黔东南州三穗县颇洞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生动体现。

2014年初,当地致富带头人吴富才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颇洞村自此旧貌换新颜。

为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村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把支部建在产业上。为实现“强村带弱村”,当地组建了跨3个乡镇、10个中心村的区域联合党委。“其实就想办大伙儿自己的产业,让村民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村支部书记吴富才说。

脱贫攻坚到了总攻阶段,能不能冲锋陷阵、攻坚拔寨,比的是作风,拼的是精神。20名省领导对20个极贫乡镇开展定点扶贫,全省选派4.3万名驻村干部和7368名村“第一书记”,组建8519个驻村工作组到脱贫最前线。

一个个基层党组织、一个个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兑现“决不能落下一名群众!”的承诺,扎根山乡,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从前不久被党中央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农民书记”姜仕坤,到7月1日接受省委表彰的先进典型,每一个受表彰对象的背后,都有一段推进脱贫攻坚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有一段苦干实干的奋斗史。

“四场硬仗”战果显

为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贵州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构筑起精准扶贫强劲政策“组合拳”,以“战役”方式攻克贫困堡垒。

2017年8月30日,在全省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启动会上,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要精准聚焦重点任务,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

2017年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战果显著,全省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2.5万公里;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万个,70余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成功脱贫;全省53万搬迁群众走出大山迁入新居;83万贫困家庭学生受到资助。

今年以来,贵州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凝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再次吹响脱贫攻坚决战的冲锋号,要求全省各地集中精力、集中火力,向“四场硬仗”发起总攻。

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原定6月30日完成“春风行动”既定目标任务,5月1 8日各地就已经完成各项指标。截至6月29日,全省累计开工通组公路7.51万公里、建成路面4.95万公里。

路通人心畅,路通百业旺。阡陌纵横的通组路不断延伸,联通了国省干线,与高铁、航道无缝对接。贵州大山深处的农产品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路、幸福路已在脚下。

总攻令下挑重担

2015年至2017年,贵州共减少贫困人口373.8万人。仅2017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2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6%降到7.75%。

但目前贵州还有280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成为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贵州必须要迈过这道坎。

从现在到2020年底,只有900余天。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难度很大。

“用心用情用力当好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打好最后决战。”威宁自治县新发乡龙滩村第一书记李大奎,在推进完成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带领村里的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特色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

“作为一名第一书记,能参与到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我感到是人生之大幸,同时也深感担子之沉重。”7月1日,李大奎在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他还作为获奖代表做了现场发言。

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发出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号召,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更是总动员。

会议召开,在全省各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持续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扎实抓好“五个专项治理”,着力做好“四个聚焦”,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入推进“一场产业革命”,用好“五步工作法”,向贵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猜你喜欢

硬仗表彰大会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省审计厅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流量明星转型要打“硬仗”
有的病倒“文字堆”,有的陷进“项目堆” 第一书记怎么避免“能力尴尬”
驻村第一书记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寒冬老年人打好三大“硬仗”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