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惠民生

2018-08-06向颖羿

当代贵州 2018年27期
关键词:贵阳市惩戒贵阳

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见习记者 / 向颖羿

贵阳坚定不移把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加快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加快大数据与服务民生、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贵阳市坚定不移把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加快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加快大数据与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的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人脸识别系统让市民更有安全感

2018年2月,贵阳市110接到报警,一名4岁小孩走失。5分钟后,民警到家属手中拿到走失孩子的照片,用手机上的接处警终端系统,将孩子照片发送到所有民警的手中,短短半小时内,值勤民警在北京西路找到了走失的孩子。

据介绍,过去遇到类似警情,民警需先到派出所将走失孩子的照片传真到110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再将照片传真到各派出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接处警效率的提升,得益于贵阳市公安局块数据指挥中心的建立。

2016年5月,贵阳市公安局块数据指挥中心建设基本完工,划分为接警、综合研判、防骗专席等功能区域。此外,全市建成覆盖主城区的网格巡区,为进一步缩短接处警时限创造条件。

同年8月,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新指挥体系上线,打破以往“层层转警”的局限,由指挥中心直接“派单”到各网格。新的接处警模式全面推行后,处警时间进一步缩减。

同时,“人脸识别系统”的引入,为社会安全筑上一层“防护墙”。

2016年,深醒科技就与贵阳市政府在贵阳大数据中心展厅、贵阳市公安局块数据指挥中心建设了人脸识别管理系统项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在面对媒体记者提问时谈到,贵阳已部署两万多个探头,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让市民更有安全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贵阳市共抓捕犯罪嫌疑人872名,抓获公安部通缉的全国在逃人员66名,报警成功率高达90%以上。

2017年,贵阳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两抢”“命案”和“八类案件”破案率均达到90%以上的省会城市,“两抢”发案降至日均1.12起以下,命案发案降至50起,均为历史最低值,贵阳市民安全感日益剧增,达到历史新高98.43%。

联合惩戒平台让“老赖”寸步难行

在贵阳国家高新区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数十台电脑上,个人信用数据不断流动,运维人员目不转睛地观察数据流动情况。这是贵阳信融九洲大数据征信有限公司的运维中心,也是贵阳市联合惩戒平台的运维者。

多年来,判决执行难一直是法院工作的痛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个人或公司被称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

2016年1月20日,国家发改委、最高人民法院等44家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9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2017年1月5日,贵阳市委、市政府、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及部分联合惩戒部门的领导到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协商沟通应用大数据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最终确定了36家联合惩戒部门的惩戒措施责任清单。联合惩戒平台于2017年8月1日建成并试运行。

大健康是乌当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图为顾客在乌当威门大健康商城扫描二维码。(乌当区工信局供图)

“我们的联合惩戒平台,目前已实现‘六个自动’,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个人征信惩戒体系。”贵阳信融九洲大数据征信有限公司的部门经理周旭如此描述联合惩戒平台的发展。

所谓“六个自动”即联合惩戒平台信息的“自动推送、自动比对、自动拦截、自动惩戒、自动反馈、自动监督。一旦被判为失信被执行者,系统会将个人信息上传至平台,并推送到联合的36个部门,失信被执行者的市区购房、购车、开设公司,商业竞标等业务将被冻结。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让“老赖”们寸步难行,直至其主动到法院履行义务。

周旭介绍,自2017年8月1日开始试运行以来,联合惩戒平台已经比对信息40万次,拦截了550名失信被执行者的业务办理,涉案金额已经超过了1800万元。

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服务民生一张网

“这是基于贵阳市乌当区所有医院的数据所建立的智慧医疗平台,大约有18万份电子病历……”

“这是乌当区智慧停车平台,精确到每个停车点的停车数和剩余停车位……”

在乌当区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的展厅内,解说员配合着液晶显示屏上的不断变换的图表与数据,向记者讲述着近年来乌当区智慧城市建设在服务民生方面的成绩。

2013年1月29日,贵阳市乌当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城市。乌当区政府开始筹划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并委托贵阳智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源公司)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运营方,于2014年底开始建设。

智源公司副经理罗俊告诉记者,作为贵阳首个智慧城市样板点,乌当区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一平台、二中心、三体系”(一平台,城市公共信息技术服务智慧云平台;二中心,统一管理服务中心和城市资源决策中心;三体系,政务管理体系、产业创新体系、民生服务体系)的智慧乌当总体建设框架下,构建了覆盖乌当区的统一大数据平台,主数据中心,同城灾备数据中心。

2014年,乌当区自主可控安全稳定“天地双网”建设完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网络基础。至今为止,“天地双网”已在全区完成480个电子政务即互联网接入点、440个免费WIFI使用点、2051个电子政务网终端使用点以及5248个互联网终端使用点。

在民生设施方面,2017年,乌当完成了以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为典型代表的民生工程的全面建设;以及以微商圈、“好停车”智慧停车平台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场景的深度建设;今年3月,引入深圳恒盛大数据公司,建立中国移动呼叫中心。现在,乌当已形成了全方位的大数据民生服务网。

“排队少了,候诊的时间短了,看病越来越方便。”

“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车位,停车越来越方便。”

……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己真切感受到了大数据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猜你喜欢

贵阳市惩戒贵阳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夕阳下的鸟影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