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人能叫醒一个看世界杯的中年人

2018-08-04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18年13期
关键词:看球评论员进球

韩浩月

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我的看球規律也基本养成,20点那场必看,23点那场视情况选择,深夜2点那场坚决不看。不管参赛队是强是弱,看或不看,起决定作用的是身体的困倦。

开幕式东道主首战时,大张声势准备了毛豆、花生、烤串、啤酒,摆了一桌子,上半场结束时,食物已一扫而空,下半场还没开始,就倒在床上轰然睡去——这是典型的以看球的名义大吃大喝。年轻时,这绝对不可思议。说真的,如此“佛系看球”,连伪球迷都算不上。

除了C罗和梅西,熟悉的球员所剩无几。有时竟要通过屏幕右上角的图案标记来辨别两支参赛队伍。看到进球,不会握拳呐喊。必进之球踢飞了,也不为之遗憾……难道我看了一场假的世界杯?不,世界杯是真的,只是作为观众,我已经失去了看球的激情。

我的世界杯印象,被固定在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与2006年德国世界杯。2002年中国队首次踏上世界杯大赛现场,教练米卢带着全中国球迷的期望与23名球员闪亮登场,尽管被踢得灰头土脸,但毕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了欢乐与紧张、渴望与失落,那会儿真觉得足球与自己有关,世界杯与自己有关。没自己家的球队在场上,怎么看都有点隔岸观火、无关痛痒。

大批伪球迷是2002年世界杯时培养出来的,在他们眼中,2006年世界杯算是最值得怀念的一届。在这一届,罗纳尔多成为世界杯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星,齐达内头顶意大利队员马特拉齐轰动世界,中国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嘶哑着嗓子喊出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2年过去,黄健翔跑哪儿去了?一段解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可就算不是在黄健翔那样因释放自我而失去职业的黄金时代,三届世界杯的时间,也足够让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人,在人们的视线中淡去。除了黄健翔,还有刘建宏、张斌、张路、段暄……好像只有听到他们的解说,晚上熬夜看球才有了更高的兴致。

有时突发奇想,要是能把2002年、2006年那两届世界杯的主力球员、中国的主力足球评论员组织在一起,再踢(解说)几场球该有多梦幻。哪怕他们头发秃了、肚皮大了、把“圆月弯刀”踢成“朝天炮”,也还是值得看。那几位足球评论员,人年龄大了,阅历更丰富了,聊起球来或许会更有意思吧。

“没有人能叫醒一个看世界杯的中年人”,“看球可能是中年人假装自己还没老的最好方式了”,果不其然,在世界杯刚开始时,朋友圈有篇名为《中年人不配看世界杯》的文章刷屏了,这篇文笔辛辣的文字,尽情调侃着中年球迷的世界杯生活,有嘲讽,也有隐藏的温情。

世界杯是属于年轻人的,对于球员来说,30多岁就该到了退役的时候,而作为球迷,似乎也应该在30多岁的时候识趣地离开世界杯直播画面,把踢球与看球的空间都留给年轻人,这才正当。

就让那些老球员、老评论员、老球迷,相忘于江湖吧。

猜你喜欢

看球评论员进球
球衣飘扬
644球,梅西打破贝利纪录
小心“飞人”
走迷宫
100%的进球率
看球赛
草皮吊床
打造地方广播的评论架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