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开中学:为中国培养世界青年

2018-08-04本刊主笔宗争摄影宗争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张伯苓南开校长

本刊主笔_宗争 摄影_宗争

重庆南开中学保留至今的老建筑,原为图书馆

近年来,用办大学的要求办高中,已经成为国内许多校长的追求与共识,而在重庆,以此为理念的学校早就存在了,那就是民国教育家张伯苓创建的重庆南开中学。南开中学建校伊始,张伯苓就提出学校要培养“世界青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中国输送了33 位院士。2012 年,香港三所顶级高校在重庆招生,总共招生36 人,南开中学占了18 个,本刊记者也曾借此机会走进南开中学,亲身感受体验到了这所名校里的人文底蕴。

2012年高考后过后,香港几所高校在重庆招生,重庆南开中学的学生大获全胜,其中香港大学在渝招收11人,南开中学占7人;香港中文大学在渝招收8人,南开中学占4人;香港理工大学在渝录取17人,南开中学占7人。

香港,因其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可以说是中国开放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香港地区的大学与欧美大学有类似的教学环境和招生理念,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亦关注艺术、人文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南开中学的学生受到香港优秀大学的青睐,无疑是南开中学与国际接轨,践行国际化教育的最好例证,与南开中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放的教学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南开中学的创始人张伯苓早有先见,办学伊始,他就提出学校要培养“世界青年”,在当今激烈的世界竞争、人才竞争洪流中,这一理念历久弥新,仍然具有普适性。“我认为,国际化人才,‘世界青年’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一是观念,要有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二是能力,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交流,既要勇于展现,又要学会倾听。”南开中学现任校长田祥平如是说。

重庆南开中学校园

南开中学现有40多个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学校有自己的板球队、棒球队、高尔夫球队,有时候,因为项目比较小众,难觅敌手,只能去其它省份找可以对抗的球队。“组织球队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接触不一样的文化氛围。”田祥平校长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棒球队的教练是从日本聘请来的,日本教练要求队员在比赛前向运动场地鞠躬敬礼,很多学生表示不理解,只是依样画葫芦,但通过交流和学习,学生们对异国文化有了了解,知道了在日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一块棒球场地的确是老天最大的赐予,应当存有礼敬之心。

“在综合素质之中,又以艺术、体育和领导才能最为重要,艺术指引着情感表达,体育则应成为学生的终身爱好,领导才能着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南开中学没有奥数班,但出了重庆直辖以来的第一位国际奥林匹克数学金牌获得者。南开中学没有专门的艺术特长班,但学校学生却获得了首届国际青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大赛两个特金奖……

一所重点中学,在应试制度的重压之下,在保持升学率的同时,没有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无论如何都值得褒奖。在革命式地颠覆现行教育制度和渐进式地改良教育弊病之间,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因而,这些重点中学的改革经验就尤为重要。田校长非常骄傲地向我们介绍,“我们高三年级的学生还有排球联赛。如果你们提前几天来,还能看到学校的‘雷雨’戏剧节。”

既然时间是一定的,南开中学是靠什么保证教学质量呢?“是课堂教学质量。”这是田校长的答案。南开所打造的“高效课堂”是解开这一谜题的钥匙,高质量的讲授和高效的吸收转化,是南开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秘密。与其它学校一样,南开中学的学生一样要面临考试、面对题海,但在时间和分数之间,优秀的教师给予了学生一种平衡。

“我有一个观点,只有体面的教师,才有体面的教育。”田校长说。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南开中学鲜有“跳槽”的老师,得自学校对教师资源的重视和培养,得自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

“不懂体育的不应该当校长”

在南开中学教务处徐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在校园里漫步徐行,感受着南开中学的历史氛围。踏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青石板,拾级而上,绕校园一周,经徐老师指点,我们分别浏览了图书馆、艺术馆、校史馆、津南村……这趟游历让我们深刻地感触到,为何这里能够走出“中国两弹之父”朱光亚,经济学家茅于轼、吴敬琏,哲学家汤一介,艺术家古月,企业家徐新……

南开中学的校园带有非常浓郁的北方建筑特征,坐西朝东,依照中轴线对称建设,格局方正,朝向明确,东西通透,这在山城重庆难能可贵,彼时的建筑难度可想而知。据说校园破土动工之时,校门处有一处土丘,是硬生生被铲掉的,足见创校者张伯苓先生对建筑格局的要求之高。

张伯苓是天津人,祖籍山东,南开中学在重庆的校址是他亲自选定的,早在1935年,张伯苓就预见到日军损毁学校的可能性,故而亲赴四川(重庆原属四川)选地800亩,以作日后建校之用,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1937年7月29日,日军轰炸了南开大学,张伯苓先生创办的几所学校均被迫迁徙。重庆南开中学原名南渝中学,取南开在渝办学之义,据说张伯苓先生也参与了校园的设计。校园正中是体育场,校舍环抱,状若聚宝盆。这个大运动场汇聚了张伯苓先生的教学理念,的确可以称之为一个“聚宝盆”。

众所周知,张伯苓先生是中国奥运的首倡者和先驱者,对体育之爱众人皆知。当北京获选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之时,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曾发言祝贺,特别提到了张伯苓先生:“这个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将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那就是看到他的祖国成为奥林匹克事业的一部分。”

“不懂体育的不应该当校长”“强我种族,体育为先”是张伯苓半个世纪前的宣言和呐喊,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运动场后是一处水塘,是积水沉沙、汇聚灵气之所。当年男女生的宿舍居运动场两侧,遥相呼应,时人或谓张先生封建思想残留,还顾忌男女授受不亲之说。其实男女合校,早就力证了男女平等,均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何谈封建。男女有别,和而不同,让男性女性接受不同的教育,可能恰恰是张伯苓的“先进”之处。如今对待学生如对待流水线的产品,毫无差别,成了无性教育,弊端已经显露。本刊记者发现,南开中学高中的体育课仍然是男女分班,男生体育课多进行篮球、跨栏、耐力跑等训练,女生则进行灵活性更强的羽毛球、排球等,在

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倒是一件新鲜事。

校园里绿树成荫,最老的一棵黄桷树几近百岁。学校的老师向我们介绍,经他们亲自测量,酷暑时节,校园内外温差4摄氏度。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建成的校舍经过翻修,至今依然在使用,足见当时的建筑质量和用心,一个学校的历史都写在了这些古老的建筑上。

南开中学中还有一处所在,却不为人所熟知,那就是津南村。津南村并不是村落,而是为了纪念在天津本部的津南,特别在校园内仿北方四合院修建的小型建筑群。彼时是作为教职员工的宿舍使用,抗战期间张伯苓、马寅初、柳亚子、刘兴智等名流要人寓居于此,遂成为国民政府文化教育界的社交活动中心。国共重庆和平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曾到津南村看望张伯苓等文人。

雨中津南,别有一番滋味。“流水花开叠梦痕,雨打芭蕉落闲庭”,徐老师向我们介绍,津南村中至今仍有住客,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住客留恋此地,不愿搬离。

重庆南开中学的老校园地处重庆沙坪坝区,是重庆最繁华的“沙磁文化”区的中心地带,在今天看来,可谓寸土寸金的地方,校园原有800多亩,如今尚余362亩。南开这样的地段,在很多城市,恐怕早就被开发商通过各种手段掠夺了。这方宝地并非没有人觊觎,开发商屡次伺机购买,但均遭拒绝。重庆南开中学是全国校友院士最多的中学,从这里,一共走出了32位院士,其中大部分就读于民国时期,其中杰出的公众人物也不在少数,如吴敬琏、茅于轼等。

“办中学里的大学”

老校长宋璞在南开中学做了十年校长,去年才卸任,他教了十几年的物理课,酷爱读书,

颇具人文情怀。对于南开那句知名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老校长有自己的理解,“公”与“能”众所周知,也就是“公心”与“能力”,但后一句“日新月异”同样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新’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异’是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同样包含着南开的办学理念。”

“你有没有发现,南开的校园并不像一所中学,而更像一所大学。”宋校长提示我们,“这恰恰是南开中学的办学理念,‘办中学里的大学’。”七十六年的办学历史,重庆南开中学一直在践行这一理念,甚至是在教材单一、制度僵化的年代,南开也一直在积极改造,锐意创新,宋璞校长就是走在创新的风头浪尖上的人物,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在中学引进“选修课”制度,可谓是教育界“敢为天下先”之人。

张伯苓

重庆南开中学最早的校园平面图

1984年,宋璞还是一位普通的物理老师,在教务处工作,有感单纯的教材教学的不足,联络思想开放的老师,率先在学校开设了8门选修课。

“当时找到了几位老师,最先开设的是‘对联赏析’,找了一位语文老师;后来一位化学老师带领学生们做实验写科普论文,又开设了一门‘科普创作’课;然后是一位物理老师开设的‘物理小制作’课;最特别的是,在当时电脑还不普及的情况下,我们还开设了一门‘Basic语言’,教给学生们计算机编程的知识,当时学校里只有两台校友赠送的电脑,会使用的人都不多,编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极其陌生。”1990年,因政治原因大学减招,南开中学头顶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仍然竭力保留了选修课制度,持续至今,选修课成为了南开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

“选修课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根据兴趣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下,促成了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养成。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也许并没有实际的用处,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老校长不断启发着年轻的教师开设选修课,蕴涵着丰富的用人之道,“在我的建议下,西南农业大学毕业的一位生物老师开设了一门‘植物调查’课,利用一个暑假,他和学生们把校园里所有的植物的名称、物种都搞清楚了。那位老师后来跟我说,这项工作他在读大学的时候都没有做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学习和锻炼。”

据统计,重庆南开中学自1984年至今,共开设过100多门选修课,其中,常年开设的常规选修课有40门,学生们可以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但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在这一点上,南开中学与其它综合性大学无异。

除了选修课,南开还有自己每周一次的“南开讲坛”,类似于大学中的各类“讲座”。2002年,宋校长建议学校中的一位青年语文老师,为学生们讲一堂公开课,题目自拟。那位老师选择了当时一个时髦的话题:金庸的武侠小说,于是有了“南开讲坛”的第一讲——《成人童话——从金庸小说看武侠文化》,学生们挤满了小礼堂,反响强烈。此后,南开讲坛每周一次,如约而至。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原重庆大学校长吴云鹏、知名作家莫怀戚都是“南开讲坛”的“讲师”。

老校长向记者介绍了南开中学成功的秘笈:一是良好的生源,二是优秀的师资队伍,三是课程并不脱离高考。在无力改变应试教育的时候,适应它、改良它、征服它才是最好的出路。

临别时分,宋校长向我推荐了他最近读的一本书,《南渡北归》。这本书讲述民国抗战时期,大批知识分子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一位物理学出身的中学老师竟然在关注人文学界的变迁,这也许是宋璞校长在任十年可以为重庆南开中学推波助澜的一个理由。

猜你喜欢

张伯苓南开校长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张伯苓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当如张伯苓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张伯苓在教育与政治之间
论校长的修养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