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湖儿女》:贾科长的真实江湖

2018-08-03张艺芳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扎罗奥吉樟柯

文_张艺芳

空旷的原野上,廖凡饰演的“斌哥”教巧巧射击,是《江湖儿女》中的经典场景。电影中的台词,“有枪的人,死得快”的预言很快坐实。巧巧因非法持枪入狱五年。

出来后,她千里寻找此前的恋人,无奈斌斌早已有了新的女友。终于借警察叫来了斌斌,二人在旅馆内相背而坐,漫长的沉默。人性的懦弱袒露出来,也因而被《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认为是“充满负能量,用灰暗镜头讲的好人不得好报的平庸故事”。登时,胡总编的言论上了热搜,贾导也郑重地做了回复。

这是继《山河故人》之后,贾樟柯又一部关于“情义”的电影。在导演贾樟柯的记忆中,山西文化会把“情”“义”分开来讲。“情”是基础,让我们能够在一起用爱相处。而“义”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变得陌生,情感趋于淡漠后,还会有“义”的精神处理人际关系。“义”的精神,可追溯至一个历史人物——“关公”。也正有了《江湖儿女》中,斌哥唤小弟请出关二爷,巧妙化解兄弟争端的场景。

作为导演,贾樟柯有着艰难时刻,面对盗版碟的流行,他曾在一次淘碟中,被老板问“贾科长(贾樟柯)”的《站台》要不要?这个场景被他当做笑料记在导演手记里,因而喜欢他的人称他“贾科长”。

从1995年第一部学生作品开始,23年来,每隔两三年一部长片,他都习惯以纪实的方式去展现社会问题。早在拍摄《三峡好人》时,深入长江地区,他就发现“社会呈现出一种固化,并没有那么大的流动,大家就是从一种艰难生活流动到另一种艰难生活。我们生活在变革的幻觉里。”

多年游走世界最负盛名的电影节,在他看来,“中国电影呈现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时,最缺的不是隐晦,而是坦率。如果隐晦长了,打哑谜惯了,文化会有问题。”

“如果集体回避我们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能力反映我们生存中的真实困境,未来会怎么样呢?”他对这样的文化未来充满忧虑,并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我想用电影去面对:无论哪一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那些不可回避的艰难时刻。”

《江湖儿女》中,斌哥和巧巧生活在快速的经济变革中,拆迁、建工厂,每个人包括斌哥都希望从中获得红利。另一张海报上的文字,则解释了斌斌和巧巧人生剧变的原因——从前江湖是“现金钱包打白条”,现在江湖是“花呗借呗信用卡”。

以前靠“情义”维护的人际关系,此刻坍塌了。他认为,“这也是今天我们应该反省的思维模式,钱是否可以成为所有东西的替代品?”在对社会的洞悉和记录上,许知远愿意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

在贾樟柯之前,杨德昌、王家卫、李安的电影都将华语电影推向世界。“杨德昌描绘生命经验,王家卫制造时尚流行,李安生产大众消费。而这三种不同的创作方向,显现了华语电影在不同模式的生产中都蕴藏着巨大的创作能力。”

如今,当你看完某位导演的所有电影,未必能了解他的价值观。面对银幕前的观众越来越低龄化,倾向于感官的娱乐,或者为了获得一种文化认同的优越感去观看,他感受到了来自观众的压力。他将此归纳为三点:是否要取悦西方人,市场经济的煎熬,商业化是否是一个污点?作为导演,他常常用一种深度写作的方式完成剧本创作,然后耗费巨大的精力筹措片酬、筹备拍片,将自我的生活经验放到文本中,去观察这个时代一个县城普通人的艰难时刻。

在拍摄《山河故人》之前,他给赵涛写信说,“你要从青春演到五十岁。对我来说,青春像爆炸一样浓烈,五十岁逐渐像大海一样宁静。”赵涛从《站台》中瑞娟的扮演者,后来成为贾导多部电影的女主角。因为选角,或者当他将真实的自我、汾阳年少时的生活经验不断投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一些人把这当成“自恋”。在他看来,“个人动荡的成长经验和整个国家的加速发展如此厮缠般地交织在一起,让我常有以一个时代为背景讲述个体生命经验的欲望。”

他从自己最尊敬的导演侯孝贤那里学到,对于导演来说,你看世界的态度就是你拍电影的方法。贾樟柯在导演手记里叹息,“大家宁可去消费那些打磨得非常光滑鲜亮的东西……如何评判影像并不在于它的光打得多么漂亮,运动有多么复杂,最主要的是看它有没有表达出现实生活的质感,是否具有一种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

《幸福的拉扎罗》 (2018)

导演: 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类型: 剧情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瑞士 / 法国 / 德国 片长: 125分钟

这是一部绝对出色的电影,故事游离在奇幻的缝隙中,有一种神秘想吸引观众掉进其中。

拉扎罗是一位内心单纯的年轻农民,坦克雷迪则是一位骄横的年轻贵族。他在Inviolata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城内生活,这个城镇则由侯爵夫人阿诺西纳·德·卢娜所统治。年轻的农民和年轻的贵族相遇并成为好友。某天,坦克雷迪出于玩乐的目的,自导自演了绑架闹剧,并向拉扎罗求助。拉扎罗非常珍视这段真诚且快乐的友谊,他决定穿越时空,回到小城,以寻找坦克雷迪。

《奇迹男孩》 (2017)

导演: 斯蒂芬·卓博斯基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中国香港 片长: 113分钟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和家庭教育的电影。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的必修课,电影里给出了一些提示。

奥吉是一个10岁的男孩,除了头戴一个巨大的太空头盔外,他和其他的同龄孩子别无二致。头盔下隐藏了奥吉因为各种手术而伤痕累累的脸庞,它不仅完美隐藏了奥吉脆弱自卑的内心,也成功防止了奥吉的模样吓到别的孩子。

奥吉没有上过学,他的所有文化知识都是母亲伊莎贝尔在家教授给他的。然而,伊莎贝尔渐渐感觉到,家庭课堂无法满足奥吉的成长需要,除了学习知识,奥吉还必须学会的,是如何同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在忧虑重重之中,伊莎贝尔将奥吉送入了一间公立学校里,在那里,奥吉面临的是他人生中必须要战胜的挑战。

猜你喜欢

扎罗奥吉樟柯
分析阿维A联合外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价值
叙事的寓言化与纪录性
——《幸福的拉扎罗》解读
电影《奇迹男孩》人物变装的隐喻与换喻研究
近几年最好的欧洲电影就是它了!
乞力马扎罗的生灵
奇迹男孩
《奇迹男孩》:父母的修养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善良,所以勇敢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贾樟柯: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