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影像学检查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探讨

2018-08-03白林刚田光亮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4期
关键词:海绵状脑膜瘤海绵

白林刚 田光亮

海绵窦在机体中硬脑膜窦,主要在垂体和蝶窦两端,海绵窦内部有很多内结缔组织小梁分化成众多交流的小腔隙,血液流通比较缓慢,极易受到感染以及微血管损伤或者脑血管畸形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诱发栓塞。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属于实质性病变,因为众多薄壁血管形成了异常的血管团,并且占据在海绵状血管瘤内。在临床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不高,因为海绵窦结构较为复杂,内部血管神经较多,而且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极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的情况,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均有所威胁。近几年,我国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实施MRI影像学检查有着准确率的优势[1],可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因此,本文就针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实施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共22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44.76±1.43)岁,平均病程(2.75±0.33)年。

1.2 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患者或者家属自愿签订同意书;(3)患者出现间断性头疼、癫痫、头疼以及面部麻木等情况。

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2)语言障碍;(3)中途退出者;(4)精神系统疾病;(5)妊娠、哺乳期;(6)肿瘤;(7)做过心脏手术。

1.3 方法

应用MRI对患者实施扫描,选择8通道头线圈。在横轴面T1WI获取液体反转恢复序列,横轴面的自旋回波T2WI、在横轴面DWI获取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多方位进行扩散。

1.4 观察指标

将病灶大小进行记录,观察液体反转恢复序列,自旋回波T2WI、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信号特征,同时统计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误诊率。

2 结果

2.1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具体位置、大小、形态

本次研究中,22例患者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发病位置分布海绵窦旁左侧占54.55%,海绵窦旁右侧占45.45%;病灶大小直径低于3 cm占68.18%,直径超过3 cm占31.82%;病灶形态情况分布哑铃状占50.00%,葫芦状占50.00%。见表1。

表1 22例患者基本情况

2.2 对比液体反转恢复序列,自旋回波T2WI、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信号特征

液体反转恢复序列,自旋回波T2WI、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信号特征见表2。

2.3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灶误诊率

对22例患者术前进行一系列检查,有3例患者出现MRI增强后T1等信号出现低信号以及钙化,被误诊为脑膜瘤,误诊率为13.64%;实施手术后,收集标本实施病理检查确诊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3 讨论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高发人群为30~40岁年龄阶段人群,而且男女发病率无较大差异,由于疾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得到患者的重视,随着疾病的延长,患者会出现颅内出血、癫痫、神经性功能障碍以及头疼等情况[2]。在临床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垂体腺瘤的病变情况相似,从而会出现较高误诊的情况,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更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影响。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是高密度、等密度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瘤内有钙化的情况,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观察到脑膜尾征[3]。所以,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出现钙化时会被误诊为脑膜瘤。

表2 对比液体反转恢复序列,自旋回波T2WI、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的信号特征

近年来,我国MRI技术不断完善,而且敏感度和特异性非常高,此外,MRI技术还可对机体其他部位进行检查,对脑炎性病变、脑肿瘤以及脑白质病变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快速确认病灶部位,在不应用血管造影剂的前提下,还可观察到患者血管结构情况[4]。MRI的弊端就是对做过心脏起搏器或者有金属物质部位均不可实施检查,而且无法充分显示钙化灶和骨骼病灶情况,针对部分疾病还需和CT联合应用方可确诊[4]。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增生的胶质组织、窦状腔隙、结缔组织间隔而产生的,当出现亚临床出血的情况[5],实施MRI检查,可观察到序列呈高信号表现,病灶内T1、短T2信号所分割产生的混杂信号团,以T2低信号为代表的周围环。根据相关报道称:MRI图像上观察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为单侧横跨蝶鞍生长的葫芦和哑铃状肿块,病灶一般在海绵窦旁,对蝶鞍区骨质产生挤压,发生吸收性病理变化,病变边缘比较光滑清晰,和周边脑实质间脑脊液间隙存在。

此次研究结果说明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有一定典型性[6]。当海绵窦周边组织受到挤压或者吸收时,MRI图像可观察到病变围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生长,极少数患者会出现骨质增生硬化的情况。

针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疾病实施诊断前,一定要分析患者的病史、体质情况、MRI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降低对此疾病的误诊率。有相关研究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需和神经鞘瘤、鞘旁脑膜瘤、垂体瘤进行鉴别诊断。其中鞘旁脑膜瘤多发病于中年女性,而且会出现钙化的情况[7]。肿瘤周边骨质会出现增生硬化的情况,肿瘤周边有水肿情况,MRI检查T1WI肿瘤为低信号,T2WI不均匀低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可观察到强化明显,但是强化程度低于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多跨过后颅窝生长,容易出现坏死、囊变以及信号不均的情况,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变坏死部位会出现脑脊液信号,实施增生扫描不会出现明显强化情况,强化程度不及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垂体瘤在鞘低向上生长,可包绕颈内动脉,和肿瘤主体均在鞍内,并伴有鞍底下陷的情况,易发生出血和囊变的情况,囊变情况会出现脑脊液信号。而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T2WI为高信号,强度程度与垂体相比较非常明显[8]。

综上所述,虽然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率不高,但是仍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实施MRI影像学检查无论平扫或者增强扫描均有一定特征性,清晰的显示出病变和周边血管、神经关联性,可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海绵状脑膜瘤海绵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海绵是植物吗?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