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来快乐“泥”出风采
——泥土芳香的游戏之旅

2018-08-02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东师附小益田幼儿园

新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陶泥泥巴陶艺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东师附小益田幼儿园 张 坤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今天重提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的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砖瓦结构的大楼里,玩的文具都是高结构、高控的成品玩具,他们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幼儿的生活逐渐脱离自然,让幼儿教育亲近自然尤为必要。自然环境对于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创造力和身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幼儿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用心设计活动内容,精心组织活动过程,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对于生活的美好体验来自于自然:自然的无限,可以使人对照自己的渺小,自然的美妙,可以使人身心得到良好的陶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孩子们忙活起来。他们在种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播种的快乐。同样对泥土产生了好奇。基于孩子们的好奇,我们园所便策划开展了“陶”来快乐“泥”出风采的泥巴节活动。泥巴对于幼儿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每个孩子都是玩泥高手,这是孩子们的天性。玩泥是一种全身运动,对于促进小孩的生长发育有着莫大的好处。当孩子们努力地捏、压、揉、搓、挤、盘,最终泥土在他们的小手中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的时候,可想而知,孩子们内心有一种满足感。

一、创设情境激趣认识自主探索——玩泥巴

幼儿园为孩子们购买了高温杀菌的陶泥,后勤的叔叔们把这些“宝贝”放在了沙池里,堆起了泥巴山。当孩子们看到泥巴的那一刻,既欢喜又无助,欢喜的是这些泥巴属于他们,可以随意支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无助的是这么多的泥巴怎么玩啊?不敢下手,怕脏!由于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没有接触过泥巴,孩子们不会玩。这时候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们率先动手玩起来,用手抠泥巴,借助工具挖泥巴,合作一起捏泥巴。不一会儿孩子们就跃跃欲试,开始了愉快的泥巴游戏。孩子们的泥巴桥、大坦克、原始森林等等,富有创意的游戏作品应运而生,孩子们收获了泥巴带给他们的那份快乐。

二、开阔眼界投入体验陶中有艺——赏泥巴

泥巴在大自然中是最常见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用智慧用泥巴做出了一件件生活用品。陶泥作品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国的陶泥文化很有必要。我们开展参观陶艺馆的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来到陶艺馆,听着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他们好奇、激动、喜悦。兴奋地急着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对陶泥的兴趣,我们开启了制作陶泥作品的游戏之旅。

三、引导创新亲手制作动手动脑——做泥巴

我们陶艺课用的陶土是高白泥,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感知接受能力不同,所以我们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陶艺活动。(附表格)

中班组

活动时间5.31—6.2 6.5—6.9 6.12—6.16活动内容《美丽的陶罐》《海底世界》《可爱的小刺猬》活动地点陶艺坊陶艺坊陶艺坊活动重点感知泥条盘制的方法泥板成型法揉捏的方法

大班组

活动时间5.27—6.2 美术活动室活动重点《百家姓》借助工具进一步感知泥条盘制的方法活动地点6.5—6.9 6.12—6.16美术活动室美术活动室《非洲脸》《泥塑小动物》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活动内容

四、感知创意体会成功多元评价——烧泥巴

幼儿园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我们联系了长春市中小学教育基地——尔雅陶艺馆,孩子们走进陶艺馆,亲自聆听陶艺老师给我们讲解陶艺作品的烧制过程,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送进窑炉。内心无比的喜悦,对自己的作品充满着期待。

当孩子们看到烧制成功的作品,既好奇又兴奋,滔滔不绝的聊起了自己的作品,你说说我的,我说说你的,在交流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儿童的陶艺活动是一种游戏。幼儿在玩泥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儿童的陶艺作品则是儿童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陶艺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陶艺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陶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

审美感是由审美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优秀的陶艺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其次,在双手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并予以实现。第三,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术般的变化,儿童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沉浸,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美育自然融在其中。

3.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张扬儿童的个性。

陶艺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陶艺可塑性强,儿童可随心所欲,按自己个性特点自由发挥,个性才得到张扬。上课时,教师让儿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性格和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粗人粗做,提倡作品留有指印,体现“朴实无华,大大咧咧”的豪放风格;细人细做,精雕细刻,光滑华丽,体现“形准面光,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不同性格,所制成的作品的风格也不同,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

4.获得自信心,体验成就感。

成功体验是个体在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越是充满童趣的美。陶艺制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过搓、磨等等工序,更不用说要去完成一件小作品了。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后烧制成彩色的瓷器,一定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有信心。

5.培养了意志力和独立能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力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儿童对陶土的亲近,加之陶土本身的可塑性强,儿童很喜欢参与陶艺制作,在制作中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而积极乐观的情绪能促进人的意志活动,增强人的体力、精力,激励人去克服困难和惰性,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培养儿童的自制力、意志力和独立能力。

6.陶艺活动让孩子越来越细心。

“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一件复杂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由于喜欢,儿童往往忘记时间,在精雕细塑中,会更细心。如泥条盘制,很容易折断,儿童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泥塑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学会了细心,形成了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同时体验劳动不易,以后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抓一把泥土,感受指缝间迸发的快乐;

抹一道泥浆,感受小脸绽放的快乐;

塑一个形象,独领揉捏陶泥的乐趣。

猜你喜欢

陶泥泥巴陶艺
陶泥魔法
怪兽奇想
小泥巴变变变
泥巴怪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可爱的公鸡
捏陶泥
泥巴泥巴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