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D在老年单发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8-02,,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切除率穿孔内镜

,,

( 1.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13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20)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均位居第2位[1-2]。虽然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手段取得了极大进步,但是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5年生存率不足30%[3]。因此,早期发现胃癌,并在胃癌早期阶段进行治疗可有效延缓胃癌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甚至治愈。早期胃癌是指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者[4-5]。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和普及,胃镜下切除早期肿块成为可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技术,临床效果较好[6-7]。但对于老年胃癌患者,E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明确论证。本研究以本院单发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ESD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11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3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4.25±14.63)岁。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年组。老年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65~80岁,平均(68.83±13.57)岁;中年组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40~65岁,平均(53.96±13.14)岁。2组患者性别以及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年组,老年组平均年龄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①年龄30~80岁;②常规胃镜检查显示单发胃黏膜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③胸腹部CT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④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⑤临床数据资料完整;⑥接受ESD治疗并同意参加本项研究。排除标准:①CT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②发现胃内多个原发病灶;③肿瘤已侵犯肌层甚至浆膜层;④合并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⑥无法耐受麻醉者。

表1 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例(%)]

1.2 主要器械和药物

电子胃镜:GIF-Q260J,Olympus,日本;超声内镜:UM-2000,Olympus,日本;200c氩气刀:ERBE,德国;ICC-200s高频电设备:ERBE,德国;IT刀:KD-610L,Olympus,日本;Hook刀:KD-620LR,Olympus,日本;Coagrasper金属止血夹:FD-410LR,Olympus,日本;一次性注射针:NM-200L-0423,Olympus,日本;黏膜下注射液:100 mL生理盐水、1 mL肾上腺素、5 mL靛胭脂的混合液。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胸腹部CT、肿瘤标志物及超声内镜检查,术前1周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胃镜下采用靛胭脂溶液染色明确病灶范围,采用200 c氩气刀于病灶边缘5 mm处电凝标记,每点间隔5 mm。采用一次性注射针在多个标记点外侧注射黏膜下注射液2 mL,将病灶与肌层分离。采用Hook刀在标记点外侧切开黏膜,IT刀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充分暴露病灶,然后对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对于创面可见的出血,可采用金属止血夹进行止血。切除的标本立刻浸入福尔马林液中,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4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手术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者标本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块切除率和切缘阴性率等手术效果指标。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穿孔和术后狭窄、复发发生率。

整块切除:一次性完整大块切除病灶;治愈性切除:完整大块切除且基底和切缘无肿瘤细胞累及;分块切除:非完整的一块。切缘阴性:组织学上切缘无肿瘤细胞累及。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手术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手术切除效果比较

2组患者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块切除率和切缘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3 2组患者手术切除效果比较[例(%)]

2.3 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

2组患者术中出血率、术中穿孔率和术后狭窄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胃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2位[8]。大多数胃癌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9-10]。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升高,且内镜下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ESD等[11-12]。胃癌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常伴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因此评价ESD在老年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EMR 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早期胃癌[13-14],创伤小、耐受性好、治疗周期短、费用低,避免了外科手术风险大、甚至不能耐受的缺点[15]。ESD在EMR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径大于2 cm的早期肿瘤,降低病灶残留及复发率,对无淋巴结转移者甚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16-17]。周平红等[18]对3 668例进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研究发现,ESD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达99.0%,术后复发率为0.04%,且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ESD用于早期胃癌的适应证多采用扩大适应证[19-20]:黏膜内癌,未分化,直径小于等于2 cm;黏膜内癌,分化型,不论病灶大小;黏膜内癌,分化型,合并溃疡,直径小于等于3 cm;黏膜下层上1/3癌,分化型,直径小于等于3 cm。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是手术质控的常用指标。本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和中年患者ESD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手术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别,提示ESD在老年患者和中年患者的应用中具有相同的优势。老年患者各个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外科手术的耐受性较差。然而,内镜下经自然腔道行黏膜剥脱术,手术创伤小、对机体微环境干扰小,老年患者和中年患者均能耐受。孟环等[21]的研究表明,ESD治疗老年单发早期胃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疗效和安全性与中青年患者无显著差别,安全性好。国外研究报道亦有相似的结果[22]。尽管如此,ESD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老年患者仍有较高的风险,严格把握适应证、详细询问病史能为内镜治疗带来极大收益[23]。

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是评价早期胃癌ESD手术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发现,中老年患者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块切除率和切缘阴性率均无明显差异,提示ESD在中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别。这与ESD技术原理显著相关,黏膜下注射液体将肿瘤与肌层分离开,更有利于肿瘤的一次性完整切除,肿瘤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边缘阴性率的提高,有利于达到组织学治愈。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存在同样高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块切除率和切缘阴性率,表明ESD在老年患者中的手术有效性同中年患者相似,适用性好。施新岗等[24]回顾性分析43例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发现肿瘤一次性整块切除率达97.7%,治愈性切除率达95.3%。若术后肿瘤侵犯肌层,必须进行外科胃大部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若标本周边切缘存在肿瘤细胞浸润,可在内镜下扩大切除范围[25]。

术中出血、术中穿孔和术后狭窄、复发是评价ESD手术安全性的常用指标。本研究发现,中老年患者术中出血、术中穿孔和术后狭窄、复发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提示ESD在老年胃癌患者治疗中可获得同中年患者相同的安全性。出血和穿孔是ESD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由于ESD操作时间较长,术中出血发生率可达7%[26],而穿孔是ESD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重大危害,尤其是老年患者。本研究中老年患者术中出血、术中穿孔和术后狭窄、复发发生率均较低,同中年患者相似,表明ESD在老年患者应用中安全性较高。李士杰等[27]对145例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研究发现,57例老年患者中术中穿孔仅发生1例,术后出血仅发生2例,与中年患者无明显差异。一旦发现术中出血,应立即止血,及时处理较小出血灶可防止视野模糊从而延迟手术时间、减少大血管损伤;出血较多时可采用活检钳或金属夹钳夹止血。在黏膜下多点注射液体,将病灶完全抬起,可防止穿孔发生;操作时宜轻柔,避免暴力撕扯。

综上所述,ESD在年龄大于65岁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切除率穿孔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