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运用分析

2018-08-01黄学坚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区块供应链

黄学坚,甘 甜

(江西财经大学 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

一、引言

自从“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发表后,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基础技术框架得到快速发展,尤其从2016年开始,我国国内掀起了区块链的研究热潮,各行业都在探索区块链的运用场景。国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相继出台了区块链的相关研究报告,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把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前沿科技。2016年10月,由中国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指导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指出,金融是区块链运用的重要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共建共识、可编程的智能合约等特征,可以解决金融领域存在的许多痛点问题,所以金融领域一直是区块链技术运用研究的热点。在金融领域中的供应链金融,我国市场空间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12.68万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总量偏小,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保理融资量大概为2 000亿元,占比整个市场规模不到2%,这导致供应链中的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没有得到解决。2018年4月,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中指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商业银行、融资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开展合作,为供应链金融创造新的服务模式。[1]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多方协作参与的体系,但一直没有一个中心机构在管理,存在信息透明度低、融资成本高、风险等级高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先天优势。通过介绍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和其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分析供应链金融的现状问题,提出基于联盟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分析

区块链是一种将数据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成块,数据块以链的方式相连,数据分布式存储在网络的所有节点中,以加密算法方式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2]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在传统的金融活动中,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需要依靠一个中心化的管理机构建立信用体系,参加活动者必须由中心化管理机构确认,所有的交易数据都集中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上。如果将区块链技术融合到金融领域,将彻底改变这种中心化的服务模型,并带来如下优势。

(一)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风险

区块链的技术框架、算法、运行规则、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运用分布式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验证、传输等。金融活动参与者都可以对链上的数据进行验证查询,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互联网金融中的欺诈性行为。且其分布式节点间的信任关系是完全采用数学方法搭建,而不是根据中心机构来确认,在不存在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也能为信息不对称的交易双方建立信任关系。

(二)优化金融业务流程

在传统金融交易活动中往往牵涉到多个中间环节,像Visa需要一个中心化的管理平台,交易都需要通过这个中心平台,这使得跨境支付与结算的时间成本过高。而区块链技术可以简化这个服务流程,使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点对点的交易,链上的其他节点对交易的合法性进行验证,不用担心交易风险。以往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一笔跨境交易在区块链中只要几分钟就能确定,大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

(三)促进金融商业模式创新

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基本上都是基于中心化机构的服务模型,这种中心化的服务模型在当今大数据的背景下遇到了服务瓶颈,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特性将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交易双方提供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不需要任何的第三方中心机构的介入,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中中心机构的垄断,为其他想加入的公司提供了模式创新机会。

(四)驱动共享经济的发展

共享经济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服务模式,该模式通过把闲置资源进行共享来创造社会价值,如共享单车、滴滴打车、共享汽车等。而这些共享模式都是基于中心化的共享经济模型,由统一的中心机构提供共享资源以及资源的管理。而如何实现人人都是共享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是目前共享经济研究的热点。要做到人人都是资源的提供者,其核心一点就是要实现个人资源的数字化,并对资源的所有权进行保护,对共享交易进行自动化处理。区块链技术对这个业务的实现具有先天的优势,这将大大地拓展共享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正由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存在这些天然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2018年5月,委内瑞拉成立了首个数字货币银行、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研究项目、2017年招商银行基于区块链同业开放平台推出了区块链跨境结算业务、2017年浙江商业银行推出业内首个移动数字汇票平台、2017年中国农业银行首次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

三、供应链金融

(一)基本概念

商品从原料采购到加工为成品,最后流通到消费者手上,中间经过了多级供应商、制造商、多级零售商、消费者等实体,这些实体构成供应链体系。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如制造商)因竞争力强、规模较大,地位强势,对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在价格、交货、账期等方面要求比较苛刻,因而给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压力,而这些中小微企业往往因资质不够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导致这些企业的资金链紧张,进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衡。[3]

供应链金融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供应商、销售商联系在一起,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交易数据为基础,使用自偿性贸易融资(Self-liquidating trade finance)模式,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4]其核心逻辑就是解决供应链中资金流梗阻问题,把资金作为链中的润滑剂,增强供应链的流动性。在供应链中流动资金主要被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库存所占据,尤其应收账款占比巨大,所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分为三类融资。一是应收账款类融资。融资需求方把赊销产生的应收款转让或者质押给金融机构,来获得现金流。主要有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与质押融资。[5]二是存货类融资。融资需求方把存货做抵押物,向金融机构抵押,并将抵押物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存货资格的中介进行托管,以获得融资。主要有仓单质押融资、动产质押融资。[5]三是预付款类融资。金融机构依据融资需求方与上游厂商签订的商务合同,签订三方协议,为融资方提供预付款融资。主要包括订单融资、保兑仓融资、渠道经销商融资。[6]

我国供应链金融推行了几十年,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6]一是人工授信审批阶段。该阶段也称为“1+N”模式,“1”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N”是指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银行依赖核心企业的信誉体系,对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授信评估,以减少授信风险。该模式下无法使用科技手段进行处理,只能采用人工授信方式,一事一议。二是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直联阶段。随着发展,核心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了ERP系统来管理供应链,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竞争力。金融机构为了提高服务竞争力和核心企业达成直联协议,接入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实现对系统中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授信。三是三流合一平台阶段。该阶段的供应链金融以商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平台为核心,金融机构通过该平台能够掌握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三流信息,运用“互联网+”的模式,管控成本和降低风险,为供应链中所有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国内推行供应链金融已经有几十年了,发展也从最开始的人工授信阶段到了现在互联网模式,通过统计数据显示,供应链金融产品的75%为预付类融资和存货类融资。而在供应链中占比巨大的应收账款类的占比仅为25%。金融机构还是局限于抵押贷款的思想,不能回归以具有自偿性贸易进行授信的融资方式。所以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中一直存在以下问题。

1.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因为金融机构只信赖核心企业的销售调节和控货能力,所以出于风控的考虑,仅愿意对与核心企业有直接应付账款的上游一级供应商和下游一级经销商提供对应的保理业务和预付款或存货融资。因此导致了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二级、三级等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融资需求得不到解决,而这些企业正是资金流紧张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断流会堵塞整个供应链体系。

2.资金端风控成本高

金融机构在对一笔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前,为降低放贷风险,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中间涉及到征信机构、应付账款方、保理机构等多部门,由信任机构进行的认证和账务处理工作,通常就要花费数周时间,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风控成本高,对融资企业来说到账时间长。

3.融资工具流通难度大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工具,这些票据的流通难度较大。银行汇票贴现的到账周期难以确定,商业汇票依赖于发行企业的实力和信用。[7]这些票据进行转让时,金融机构非常关心其“转让通知”的法律效应,有时需要核心企业的法人代表去银行当面签订,这种操作方式极为不方便。[8]

4.供应链系统中信息的透明度低

金融机构非常关心供应链中企业交易信息的真实性。现在核心企业的ERP系统记录了和该企业相关的所有交易信息,这些信息保存在核心企业内部系统中,对金融机构来说透明度不高。虽然这些信息被篡改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是不可能,如果核心企业和供销商串通修改ERP系统中的信息,银行很难察觉到。

四、区块链重构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针对传统供应链上的痛点问题,运用区块链技术,把银行汇票、商业汇票转化成链上的数字票据,利用区块链多方签名使票据在链上可以公开、安全地进行交易。使供应链中企业的信用变得可以传递,提高了票据的流通性和灵活性,为那些融资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机会,降低了他们的资金成本。利用区块链的可溯源、透明公开、数据安全可信的特性,交易数据无法篡改,金融机构可以方便地核实企业的交易信息,不用担心信息被伪造的嫌疑,从而减少金融机构的风控成本,并且缩短了放贷周期。

区块链重构供应链金融模式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联盟链。在联盟链中主要包括核心企业、各种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各级供应商和销售商、区块链服务平台等。如图1所示:

区块链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支持。专业的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对链上的信息进行分析,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推荐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负责提供对应的金融产品服务。联盟链搭建好后进行以下操作步骤。

1.数据上链。将供应链里的信息数据、交易数据、物流数据等存入联盟链上,使链中的参加节点可以公开查询,并对数据提供了所有权,溯源服务,金融机构依据这些不可篡改的数据做授信处理,解决核心企业不愿提供信用背书的问题。

2.资产数字化。把合同、库存、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可代表融资工具的物理票据都转变成数字资产,且利用区块技术使其具有唯一、不可篡改、不可复用的特性。

3.数字资产的交易。利用区块链多方签名使数字资产可以在链上公开、安全地进行交易,增加了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图1 供应链金融联盟链参与关系

4.融资需求匹配。有融资需要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申请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通过对企业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将符合要求的申请进行快速匹配,并通过区块链的自动合约完成资金的下发、还款和清算等。

通过区块链重构供应链金融模式,把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上链,在保障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供应链中业务数据的透明性;通过资产的数据化与交易,增加融资工具的流通,拓展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无法篡改的交易数据避免欺诈风险的发生,减少风控成本,缩短融资期限;智能合约可以根据事先的约定条件自动实现某些业务的执行,进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新模式。

五、总结

国家政府部门一直鼓励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改革创新金融模式,发展把实惠和资源落实到中小微企业的惠普金融。供应链金融的目的就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虽然已经推行了十多年,但由于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控和操作成本,导致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公开、支持编程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对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痛点问题具有先天优势,通过区块链重构供应链金融模式,不仅拓展了融资服务对象,而且降低了管控风险和操作成本,这又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创新。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区块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