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粹润童心京韵飘满园

2018-08-01衡水市胜利小学尹春丽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京韵国粹唱段

衡水市胜利小学 尹春丽

胜利小学自2007年起,就将传承弘扬京剧艺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传授京剧常识,教唱经典唱段,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亮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水平,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衡水发挥积极作用。

一、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进行国粹传承的尝试探索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教育下一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国粹艺术薪火相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京剧作为戏曲进校园的主要剧种,提出“国粹润童心”的口号,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一方面,着手组建师资队伍。活动初期,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又没有专业的教师。我们“两条腿”走路:争取专业人士支持和培训自有教师。聘请衡水京剧名家肖世明、赵占坤,原衡水小梅花戏曲学校校长陈荣段,戏曲名家贾兰欣等老师为京剧辅导员,对音乐教师进行戏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京剧进校园奠定人才基础。音乐骨干教师李红艳从零学起,利用周末拜师学艺,放学后每天一小时练唱腔、身段、学各种配戏乐器,带动起所有音乐教师的学习热情,以点带面,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京剧教学。

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界支持。京剧表演节目所需的服装昂贵,化妆繁琐,专业性较强,学校没有专门经费。赵春歌校长就带领孩子们到我市商贸城找票友讨教,去社区找热心人士,无偿为我们提供服装道具,免费化妆。

二、丰富内容创新载体,京剧艺术在校园“落地生根”

一是培养学习兴趣,“从无到有”。学校严格要求每一位音乐教师,备课中必须有京剧内容,以兴趣教学为主,遵循美育教学特点和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欣赏能力和水平,精心筛选剧目,自二年级起开设京剧鉴赏课,从娃娃抓起传承国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二是训练经典唱段,“从有到精”。每个学期初,要求孩子们利用多媒体跟学经典唱段,学期末每人都要会唱。选拔艺术骨干进行专业培训,在“唱、念、做、打”四功和“手、眼、身、法(发)、步”五法上重点指导,根据学生适合的角色“量身定制”合适的唱段,鼓励学生参加全市六一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比赛。张浩、邸继贺等出类拔萃的学生演员,已成为衡水的小名角。

三是多渠道立体式,宣传全覆盖。学校借助宣传橱窗、主题班队会、黑板报、招贴画、文化墙进行京剧知识宣传展示。红领巾校园广播站配合京剧教学,在课间操或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播放一些京剧名家名段或学生感兴趣的唱段。卡通、漫画、素描、工艺品、小挂件,视野所及,京剧宣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缝隙全覆盖。在学校浓厚的京剧氛围影响下,学生的京剧知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少孩子从“门外汉”成为了“小行家”。

四是互联网+微视频,教学活起来。我们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把学生表演的京剧节目录制成微视频,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时间在校内LED大屏播放,并利用微信平台发布到学校家长群,《校园京韵吐芬芳》《空城计》《拾玉镯》《京韵飘香满校园》等节目在桃城区微信公众号“少年儿童核心大舞台”播出,点击量达20万。通过网络影响家长、家长影响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学共唱京剧的全新局面,“指尖上的传承”产生了强大的裂变效应。

我们还将开设专门的活动教室,打造专业的京剧长廊,多维度展示“京腔京韵”;改校歌《胜利之歌》为京剧版,彰显戏曲进校园活动特色;根据学生特点编写适合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独特的京剧教学体系。

戏曲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传统文化在胜利校园开出一朵朵绚丽的京韵之花,为振兴国粹艺术、打造文化衡水尽一份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京韵国粹唱段
中国国粹——京剧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绵绵古道连天上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中医
一弯新月挂半天
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第二届“国粹杯”中华诗词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探究黄梅戏王少舫“王派”演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