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向善”文化促进“内涵”发展

2018-08-01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中学闫秀峰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善学仪式课程体系

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中学 闫秀峰

教人抑恶扬善、引人向善是教育的一大责任,学校应该培植具有自身特点的“向善”文化。我校在打造向善文化,推进内涵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挖掘“向善”内涵

我们对“向善教育”的解读为:“向善教育”首先是解决怎样做好人的问题。其次,“向善教育”就是善意的教育教学。从根本上讲,“向善”之教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受教过程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幸福的体验,同时使其获得应有的发展。

由此,我们确定了学校的校魂为“向善”。把培养“有善心、有善品、有善举”的现代公民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校风为:“知善、向善、乐善”;教风为:“善教、善导、善研”;学风为:“善学、善思、善行”;校训为:“择善、从善、彰善、至善”。确立了“植善入心、举善入行、颂善为本”的三维育人观。确立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学校精神。

二、营造“向善”环境

学校在楼房的命名、标语的选择、校园的绿化美化方面都精心规划,全方位、多角度体现“向善”理念,彰显“向善”精神。学校的主教学楼命名为“植善楼”;综合楼为“举善楼”;宿舍分别为“枕善楼”“从善楼”“施善楼”;餐厅分别为“颂善餐厅”和“扬善餐厅”。建成了“向善”主题雕塑一尊。教学楼每个楼层都有与“向善”主题相结合的特色文化。通过开展“善德教室”评比活动,使教室成为学生的“扬善之家”。

三、培育“向善”素养

我们将“向善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首先加强学生“向善意识”的培养。学校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向善”意识。

其次,对学生进行善言教育。学校设“文明话语监督岗”和“文明小卫士”,让学生互相监督,并定期举行评比活动,以此来净化语言环境。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霸权话语。常开展以“善言”为主题的小演讲,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善行。

再次,开展善行实践活动。如向每一位学生布置了四份特殊的“塑善”实践作业,即为父母洗一次脚、陪父母上一次班、和父母唠一次家常、与敬老院的老人拉一次手。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理解从善感恩。目前“塑善”己成为凤山中学“向善德育”的核心举措,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四、研发“向善”课程

围绕学校培养“善教、善导、善研”的雅善教师和培养“善学、善思、善行”的美善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确立了三大课程体系:即“善学”课程体系的必修课程,“善心”课程体系的选修课程,“善行”课程体系的活动课程。

这些课程中,经典诵读课程最具吸引力。除了设置晨诵、午读时间外,还进行了晨诵课型、阅读课型的模式研究,经常组织“晨诵课”“好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汇报课”等活动。学校把经典名著引进课堂,使课外阅读课内化。

再如“校园文化节日”活动课程,包括节日课程、社团课程、仪式课程、家长课程等。我校开展的“四礼”仪式给孩子们开启了一段段精彩的初中之旅:入学时“明善礼”仪式,入团时“向善礼”仪式,八年级“知善礼”仪式,毕业班“成善礼”仪式等。

学校还定期开展“崇善大课堂,你我共成长”活动,把“崇善课堂”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如今,营造“崇善”的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的课堂追求,“崇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语文课堂上的语言善、想象善、情感善,英语课堂中的情境善、口语交际善等。

凤山中学的“向善教育”和“向善文化”在引领学校内涵建设上发挥出了强大力量,提高了办学品位和教育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善学仪式课程体系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十岁成长仪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仪式感重要吗?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善学”的教学实践—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
太极拳之“善学”
Talking strategies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