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新变法思想的命题探索

2018-08-01湖北涂启锋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3期
关键词:康有为变法资产阶级

湖北 涂启锋 张 利

近年来,高考文综历史卷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选择与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相关的材料作为试题背景,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突出反映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意识与时代特征。据此,周年纪念成了高考命题的 “看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考查形式之一,特别是“逢十”的周年纪念是命题老师最为青睐的。所以,关注2018年周年纪念大事,不仅是应对2018年高考热点问题命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18年是维新变法运动开展120周年,维新变法思想: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时,一定要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注意此考点。

一、考情分析

年份(年) 试卷类别 题号 考查内容全国I卷 29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留日学生区域分布全国Ⅱ卷 29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社会风尚的变化全国Ⅲ卷 41 近代西方对中国的冲击2016 全国Ⅲ卷 28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全国Ⅲ卷 29 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状态2015 全国I卷 40 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全国Ⅱ卷 29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2014 全国Ⅱ卷 28 维新变法2012 全国卷 41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维新变法2017

从表格来看,维新变法思想这个考点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已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涉及非选择题。从考查角度来看,一方面,命题从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角度考查维新思想;另一方面以“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为主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从考查内容来看,本知识点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内容、实质以及维新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关系,重在对知识点内的全面、详细和深度考查,而对早期的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比较等则尚未涉及。值此维新变法运动开展120周年之际,笔者认为此考点还有很多命题角度值得进行探讨。

二、知识梳理

(一)早期维新派

1.背景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

2.主张

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3.评价: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二)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

①“西学”进一步传入;②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③民族资产阶级形成;④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⑤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2.代表人物

(1)康有为

①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②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③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2)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

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释变法的必要性。

②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4)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著有《仁学》。

3.实践:维新变法

4.特点

①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②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育新民、变法图存。

③严复:利用进化论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5.影响

①政治上,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②经济上,使民族资产阶级深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三、要点突破

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加深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

2.原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四、命题探究

角度一 维新变法与当前改革开放相结合

维新变法在中国近代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对维新变法的失败和改革开放的成功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到改革开放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挖掘命题点一:2018年是维新变法120周年,也是新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纵观这两个重要事件,从维新变法的失败到改革开放的成功,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解读】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综合分析维新变法和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可知,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角度二 维新变法与中国梦相结合

当下的中国梦是近代追求民主、独立、富强历程的延续,这与近代中国国家层面上反侵略、求民族独立,政治上反专制、求民主,经济上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高考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探索,其经验教训给当下实现中国梦以历史借鉴。

挖掘命题点二: 1905年,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之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材料反映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在思想主张上有什么特点?

【解读】根据材料可知,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开始积极探寻救国救民之路。严复主张维新改革,实行教育救国,而孙中山则主张革命,二者救亡图存的路径不同,说明对救国路径的思考趋于多元化。

角度三 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妥协是一种政治斗争策略,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有利于政治民主的实现。康有为为实现其君主立宪的改革理想,在宣传维新思想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孔子在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权威,同时也向封建顽固势力作出一定的让步,既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又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从而推动维新变法的实施。类似的做法在许多国家中都有存在。例如: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完成了政治变革,又通过责任内阁制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建立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混合的政体;法国178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政体,是共和派与保皇派间的妥协;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共和政体是南北方、大小州、中央与地方间的妥协;中国在1911—1912年由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整合构成的大妥协等。

挖掘命题点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化,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材料中说的“他们”是指哪一派别?

【解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通过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符合材料中“改革中国的儒家文化,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由此可见,材料中的“他们”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角度四 维新思想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联系——借助传统

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孔子和传统儒家经典的外衣,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这与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类似。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宗教改革则是借助宗教来达到政治上的诉求。

挖掘命题点四: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维新变法时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借助孔子的外衣传播维新思想。综上所述,试分析文艺复兴和维新变法的代表们的共同之处。

【解读】文艺复兴是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基础,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达到高潮,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在维新变法中,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孔子披上了改革家的外衣,借孔子的权威积极宣传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主张,儒学成为了宣传新法的工具。所以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借助于各自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新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家们的高明之处。

五、试题演练

1.康有为着力引申和附会孔子的学说,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有“孔子穿上西装”一说。这实质上反映了康有为 ( )

A.借助孔子权威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B.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思想宣传中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

D.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他(梁启超)追随康有为变法,但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他反对共和,反对革命,同革命党人论战。但武昌起义后,他又表示热烈拥护民主共和,并出任民国政府的总长;他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并为他献计献策,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又与蔡锷一起,举起护国大旗,讨伐袁世凯。梁启超对康有为和民主共和的态度转变反映的实质是 ( )

A.梁启超思想上善变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当时社会动乱不堪

D.康、梁意见存在差异

3.“在对待封建国家的态度上,他反对做根本的改革,不想废除封建的政权机构……在对待封建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上,他表示绝对的忠心,主张君主拥有广泛的权利,反对革命,成为一名时代的落伍者,革命的敌人……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他把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视为内乱。”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4.一方面,有着崭新的社会政治意义的思想理论斗争之所以必须穿上古老的服装,是因为“‘一切死亡先辈的传统像噩梦一般笼罩着活人的头脑’……另一方面,传统的古旧东西之所以能发生变化且具有新的内容和意义,归根结底,则完全是‘由造成这一变化的人们之阶级关系即经济关系来决定的。”……“康有为毕竟靠了这两部大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造成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那时候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谁都佩服‘南海康先生’。”材料意在说明 ( )

A.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合理性

B.知识分子都佩服康有为

C.康有为思想有软弱性和局限性

D.变法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5.毛泽东曾谈及某运动时说:“彼时因几千年的大帝国,屡受列强打击,怨痛愧悔,既而奋发。知道徒然长城渤海,挡不住别人的铁骑和无畏兵船,中国的老法,实在有些不够用,……中国时机的转变,在那时候为一大枢纽。”该运动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康有为着力引申和附会孔子的学说,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对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实质上都是借用孔子的权威,即“托古改制”,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改革思想。故有题干所说“孔子穿上西装”一说。这种做法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为推行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故本题答案选A项。

2.【答案】B

【解析】作答本题时需注意历史的分期对研究梁启超的作用。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并宣传“民权论”。“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概括材料可知,梁启超对康有为从追随变法到激烈辩论抗争再到严厉批评。对民主共和态度的变化要注意武昌起义前后梁启超态度的变化,从反对共和到拥护共和再到维护共和。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其实质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故本题选B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根据材料可知,“他”主张在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但又“反对做根本的改革”。结合所学可知,符合这一主张的应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并不主张推翻清朝政权的统治,反映出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故材料中的“他”应是康有为。故本题选C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维新思想,据材料“一切死亡先辈的传统像噩梦一般笼罩着活人的头脑”可知,传统思想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巨大,只有“托古”才能取得人们的敬意和信赖,才有利于减小变法的阻力,且可在严峻形势下依托孔子这尊护法神“避祸”,从而有利于维新变法的推行,这充分体现了康有为的智慧。其他选项非主旨。故本题选A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秘籍。根据材料“知道徒然长城渤海,挡不住别人的铁骑和无畏兵船”可知,该运动发生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的老法,实在有些不够用”则说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的“器物”已经不够,从而转向制度层面的学习,据材料“中国时机的转变,在那时候为一大枢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

猜你喜欢

康有为变法资产阶级
徙木立信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徙木立信
康有为撰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
漫画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