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老黏土本构模型

2018-07-30

山西建筑 2018年18期
关键词:本构合肥黏土

李 隽 毅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21)

老黏土是一种地区性的黏性土,具有结构性强、超固结、裂隙节理发育的特点,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1,2]。如果将老黏土中具有较弱结合力的颗粒或裂隙节理看作缺陷,则其非均匀性可以借用岩石统计损伤理论,新建基于强度随机分布特性的损伤本构模型[3]。D-P(Drucker-Prager)准则作为岩土力学强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数值分析[4]和工程实际应用[5]。本文通过对老黏土三轴压缩试验,采用D-P准则描述合肥老黏土的损伤行为,建立了一种基于Weibull统计理论的损伤模型,最后比对分析了围压等参数对老黏土损伤性质的影响。

1 统计损伤强度理论

压力作用下,发生破坏的土体内部微元一般会随机分布,并且认为土体微元破坏与应力—应变状态存在紧密的关联。可将土体的破坏准则写为:

f(σ)-k=0

(1)

其中,k为材料常数。设定F=f(σ)为强度随机分布变量,强度破坏的概率随F的分布密度为P(F),则定义损伤变量D为破坏概率:

(2)

荷载水平达到F的时候,则损坏的微元数量Nt等于:

(3)

其中,N为微元的总数目。损伤D即为微缺陷所占的表面密度,即:

(4)

一般认为土微元强度是存在差异的。但是考虑到土体的加载是连续的,可假设微元在破坏前具有线弹性特性。

假定土体微元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5)

其中,m为形状参数;F0为尺度参数。

结合式(4),式(5),进一步得到采用Weibull分布描述土体微元强度情况时的损伤变量D如下:

(6)

考虑到D-P强度准则是在库仑—摩尔强度准则基础上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库仑—摩尔准则的主要弱点,因此,这里选用D-P准则以更好的反映老黏土本构行为。D-P强度准则可以表示为:

(7)

对于确定的土体材料,参数k为一定值,则α的表达式为:

(8)

其中,φ为内摩擦角。对于特定的土体材料,α为一定值,并且有:

(9)

(10)

在常规的三轴压缩试验中,围压是相等的,即σ2=σ3,并且由上文所述,土体微元在破坏前满足胡克定律,则有:

(11)

结合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说,并由式(9)~式(11)综合联立可得到:

(12)

(13)

再由式(6),式(7),式(11)可得到三轴压缩下的本构模型:

(14)

2 Weibull分布参数确定

以往模型参数的确定需要处理大量三轴实验数据,数据获取难且计算繁琐,精度也无法保证。为了更好的反映峰值点的拟合精度,笔者采取峰值点法确定三轴压缩本构模型的参数。计算只需要三轴试验得到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初始弹模、泊松比等常用的力学参量,所需的参量不多,也容易获取。以下是Weibull分布参数的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峰值点p(ε1p,σ1p),该峰值点必在模型曲线之上,因此:

(15)

而此时的Fp则需要代入峰值点的数据,则可以表示为:

(16)

(17)

(18)

根据式(12)~式(14),并且对轴向应变ε1求导:

(19)

代入峰值点条件,即:

(20)

整理可得到:

(21)

联立式(15)和式(21)可得到m和F0的表达式为:

(22)

(23)

3 实验分析与模型验证

表1 本构模型的基本参数

围压/kPa初始弹性模量E/kPaE1pσ1p/kPamF0/kPa100145.40.02693.070.62083.3200270.30.01654.550.51793.4300252.60.021544.630.86212.8

为了验证本文模型,现引入合肥典型老黏土三轴压缩试验予以分析和验证。笔者完成了3组比对实验,其中实验的压力分别是100 kPa,200 kPa和300 kPa。本次本构模型参数见表1,其中内摩擦角取值18°,泊松比取值0.32。将所得数据结合式(14),经计算可以得到对应的土体微元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分别见图1~图3。根据三轴压缩试验结果与本构模型曲线对比可以看出,所提出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反映合肥老黏土的应力应变行为。

下面分析围压的影响,将m与F0和围压的关系绘图展示,见图4,图5。从图4,图5可见,加载增大,这两个参数也随之增大。用线性函数去拟合数据,得出表达式分别为:

m=0.000 8σ3+ 0.499 3

(24)

F0=16.032σ3-150.97

(25)

将上述两个表达式整合到三轴损伤本构方程,即式(14)中,可以得到合肥典型老黏土的本构方程:

(26)

4 结语

根据连续损伤理论和统计强度理论,建立了反映合肥老黏土三轴压缩的土体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根据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是合理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本文统计损伤理论的本构模型可表征合肥老黏土的受压损伤特征。经比对计算,本研究还发现本构模型参数m和F0会随着围压增加而变大。

猜你喜欢

本构合肥黏土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离心SC柱混凝土本构模型比较研究
锯齿形结构面剪切流变及非线性本构模型分析
黏土多肉植物
报纸“黏土”等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一种新型超固结土三维本构模型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