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下原始瓷文化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2018-07-26◎孙

文化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湖州茶文化陶瓷

◎孙 斌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1982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出版的《中国陶瓷史》[1]和尚刚所著《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2]是目前研究传统陶瓷文化的权威教本。湖州地区包括德清窑在内的陶瓷烧造历史被它们提及是在三国两晋时期并将其评价为:“以黑瓷著称,兼烧青瓷,烧造时间不长,共100多年,销往浙江、江苏、四川等地。”这样的论述随着近年湖州东苕溪地区100多处窑址的陆续发掘得以修正。至此,东林老鼠山、黄梅山一带原始瓷的烧造时间被提前至商代,并被认定为中国目前已发现最早生产原始瓷的窑址。湖州原始瓷文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瓷之源”。这进一步印证了原始青瓷最先在江南地区烧造的历史,明确了德清窑及周边窑系制瓷从夏商开始一直延续至晚唐的实际情况。正如第一届“瓷之源”学术研讨会总结所述:“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商周时期窑区,无论是从生产时间、窑址规模,还是窑址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是独一无

二、一枝独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中国瓷器的源头。”[3]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湖州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致力于传统文化创新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强调人文精神烘托的经济合作和开放发展彰显的文化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可见湖州原始瓷文化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践行“一带一路”实体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湖州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就湖州目前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整体氛围仍相当薄弱。吴兴区涉及陶瓷体验产业的经营场所中,规模较大的当属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新一淘坊”。其教学配合体验的模式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多点不足且颇具代表性。第一,陶坊的定位与发展缺少文化支撑,陶瓷文化的历史形态展示涉及甚少。第二,只能烧制陶器并多以泥条盘筑为主,丰富多彩的瓷文化没有得到体现。第三,经营模式与营销手段趋于落后,主要靠学校的大力支持维持运作。除此之外,吴兴区涉及陶瓷艺术制作的场所集中在3处:新天地、东吴银泰城、衣裳街。经营以清一色的手工制作为主,器物制作完成后均不烧制,只是烘干成生坯。南浔古镇有家名为“小雅斋”陶瓷作坊,以展示和销售仿古茶具为主,艺术价值较高,配合周边古朴的建筑风格显得格外雅致。德清、安吉的多所小学已将陶瓷体验做为科学课的一部分。市区部分陶瓷工艺品及日用器的销售较为凌乱纷杂,在此不一一详述。

武康镇对于德清窑原始瓷文化颇为重视,最典型的当属浙江省重点建设的文化村——五四村(图1)。该村内部的“瓷之源体验中心”将原始瓷文化这张牌打得响亮,完成了国家指南针计划“瓷之源”课题的复烧任务,复制了龙窑并烧出了一批仿古原始瓷豆。馆内随处可见德清窑原始瓷的文化介绍及各类器物,游客也可亲自动手烧制青瓷。时尚的室内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的融为一体。据德清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原始瓷文化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参与开发的工作人员较少且年龄普遍偏大、商业牟利投机者较多、复建的龙窑面临废置、前期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民间倒卖原始瓷器现象普遍等问题。但博物馆负责人却兴奋而自豪的说到:“随着国家在德清计划开启的中国陶瓷文化公园规划的逐步实施,势必会将全面开发德清窑原始瓷文化的大幕拉开。”

图1 武康镇五四村“瓷之源体验馆”

湖州古陶瓷学会的成立,填补了对湖州古陶瓷研究缺乏统筹的空白。湖州古陶瓷学会正在积极促进陶瓷文化的普及与交流,通过办展览、听讲座、搞合作等模式力求将湖州原始瓷文化形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在资源。近年来湖州古陶瓷学会通过与龙泉、景德镇艺术家们的学术交流与作品互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宣传,“瓷之源”的冠名被很多商家所看重,均想购得以备使用。5月“全国(浙江)丝瓷茶与人类文明研讨会”的闭幕式在湖州举行,期间众多陶瓷界的知名人士及媒体见证了湖州原始瓷的光辉历史。原始瓷的分会场更深入探讨了陶瓷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与湖州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湖州虽坐拥优质的原始瓷文化资源,但陶瓷艺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调研结果显示,除德泰恒、县市博物馆展示及民间收藏外陶瓷艺术相关产业在湖州的发展缓慢、参与人群有限、缺乏文化联动,更缺乏有力推手。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第一,政府职能部门对“瓷之源”文化价值的认识以及认知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相应投入的精力和资金有限,尤其在旅游产业的文化注入方面缺乏深入调研基础上的合理统筹规划。第三,开发原始瓷文化势必产生较大的公益性投资,这种投入带来的风险仍是目前投资规划部门未能全力开发陶瓷文化的主要顾虑。诚然,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湖州原始瓷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历史知名度密切相关。纵然其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但发展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进而形成经济效益仍具有相当难度。在日新月异的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开发的背景下,湖州正在逐步发掘新科技带来的巨大经济潜能并与浙江整体经济发展导向相对接,着力将现有资源中已形成产业优势且能立竿见影的文化做大做强。如“两山”思路下的茶产业及各类特色小镇等。总之,发掘地方文化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核心价值、合理规划投资项目、配合成熟产业联动发展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带动经济建设之路。

二、“一带一路”为原始瓷文化提供契机

再现地方传统文化的辉煌应从发掘优秀历史文化入手,逐步开拓相应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一带一路”建设为湖州原始瓷文化的再繁荣提供了契机,各地方的实际案例也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它们均结合自身实际开发陶瓷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实体。如浙江龙泉筹划的青瓷小镇建设、河北唐山开发的陶瓷产业文化园项目、景德镇打造的全国宜居城市等。国家和地方之所以如此大规模地投资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根源在于我们深信传统文化的利用价值、肯定传统文化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坚信它是塑造世界文化强国形象的根本。陶瓷文化证明了中国的文化有活力,更具有引领世界文化的力量。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以原始瓷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建设定会使湖州的经济社会向着更科学、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首先,德清窑及湖州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中的正名很好地反映了自古湖州先民的创造能力和生产水平,在文化自信方面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历史成就感和勇于开拓的动力。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背景下原始瓷文化成为湖州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瑰宝。浙江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出航的重要港口,陶瓷贸易尤为繁盛。由于湖州原始瓷早在商中期便有一定规模生产,故对当时出口陶瓷产品(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形态构成及烧制技术势必产生影响。“一带一路”建设为湖州与全省乃至全国的陶瓷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契机,更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文化资源。将原始瓷文化与湖州茶文化及钱山漾丝绸文化相结合,通过合理开发实现湖州“丝瓷茶”文化产业的联动式共建发展。

其次,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受各阶层的喜爱,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亦是文化间的差距,中国青瓷之乡坐落于宁波,青瓷之冠属于龙泉,手握“瓷之源”的湖州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再现优秀原始瓷文化的辉煌。

最后,德清窑及周边窑系的原始瓷文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出来。从“一带一路”文化共荣角度看,应更加深入地研究湖州原始瓷烧造对于浙江整体传统器物文化、陶瓷经济、工艺技术、艺术演进的影响。从发展经济社会角度看,有很多潜在产业值得发掘,包括:商业展示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文化交流产业、校企合作、丝瓷茶文化共建产业、城乡文化社区建设、招商引资、旅游产业、城市文化连接等。原始瓷文化的进一步开发有助于实现湖州传统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

三、原始瓷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湖州应乘势而上,实现传统陶瓷文化的再繁荣。目前,国内各地区呈现出软硬实力并重建设的趋势,抛开文化的极端发展势必会淡化文化意识,丧失区域竞争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是文化自信深化后的必然发展结果。在认识地方文化、继承地方文化、创新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增进文化交流、加强经济合作、拓宽贸易路径,这无疑是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笔者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背景,探讨借力原始瓷文化推进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践行路径。

(一)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阵地作用

笔者选取湖州高校各学院师生共70人开展了一次关于“对陶瓷制作与鉴赏兴趣度”的调查(图2),其中认为“很感兴趣的”52人,占74%,认为“比较感兴趣的”12人,占17%,认为“不太感兴趣的”6人,占9%。问卷结果显示,湖州高校整体对于陶瓷艺术的关注度很高,这便形成了一种有待开发的兴趣源。具体发展模式提出如下建议以供探索:

图2 兴趣度调查图

首先,高校从自身出发积极宣传和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在网络精品共享课程设置及公共资源课的选择上更多地以发展湖州经济社会角度进行思考。尽量将具有湖州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教学和科研的手段进行推广普及。通过省内高校间的文化互助及交流,将原始瓷文化在整个浙江地区的高校中予以传播,这也符合“一带一路”文化联动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如火如荼的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势必会将湖州传统文化纳入到文化开发的大潮中来。

其次,提供一定的交流体验场所,将区域性的传统文化以实体形式进行展示,如已成立的文物馆、楹联馆、名人堂、校史馆等。重视湖州原始瓷文化并提供一定资金、场地、设备进行产品制作体验和鉴赏。建立相对独立的运营机制,配合“民办公助”的发展模式可充分激发陶瓷体验展示中心的创新意识并实现经济效益。

最后,发挥纽带作用。高校牵头联合地方古陶瓷学会、文联、美协、企业、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丝绸文化学会等,将校外的优秀周边艺术资源与校内的陶瓷产业相对接。形成产品制作、作品展示、文化交流、市场营销的联动模式,充分整合多元优秀资源实现共建式发展。

(二)向先进的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靠拢

笔者对景德镇、秦皇岛两地的优秀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将可为湖州学习借鉴的环节进行总结,力求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搭上文化共建这班车。

瓷都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命脉,从宋朝开始其青白瓷工艺水平已享誉内外[4]。景市店铺密布、窑厂林立、游客络绎不绝。景德镇目前的陶瓷市场属于传统与现代的并行式发展,其与广州石湾、河北唐山、福建德化相比,质料本身的优势已经式微,利润主要来自于富集的绘画艺人及精湛的画功。湖州亦是书画之乡,通过艺术名家们大量参与陶瓷的制作来提高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是非常可行的。湖州可借鉴景德镇陶瓷展示场所的传统装饰风格,结合湖州水乡的特色,少些商业气氛,多些历史韵味。中国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基本都出自景德镇陶瓷大学,他们的艺术修养颇高,陶大的教学资源、陶瓷产业的推广模式都非常值得借鉴。试想,通过两市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资源互补势必会极大提高湖州整体的陶瓷工艺水平。景德镇常年举办造型陶瓷装饰设计大赛和陶瓷工业产品设计大赛,使整个陶瓷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创新活力。诚然,景德镇的成功有其历史因素,但就现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湖州仍可以依托自身的文化优势,理性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秦皇岛最著名的陶瓷艺术发展机构是“爱淘器”(图3)文化产业发展基地[5]。该基地是由燕山大学主办、政府提供场地、教师进行运营的独立经济实体。现已发展成为河北省重点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基地,是校企合营、政府扶持的成功案例。首先,它的建立与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划拨一个村为场地,以“十年十万”的象征性地租大力扶持其发展。其次,借力高校的人才和学科优势打造成集培训、教学、生产、鉴赏、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到访,表示对其发展模式的肯定。最后,该文化产业基地以展示与体验为主,陈列了大量仿古和现代的陶瓷工艺品。如需批量订购,不是在园区内生产而是在河北唐山与其合作的厂家中定做完成,经济效益显著、文化内涵深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德清窑原始瓷的造型与装饰未必适合当代人的口味,但陶瓷文化是相融相通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力“瓷之源”的文化名牌,在政府、社会与高校的鼎力支持下着力打造适合现代人需要的艺术瓷、生活瓷、仿古瓷产品。“爱淘器”的成功是现代型合作共赢的成功,是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相信湖州可以借助德清窑原始瓷文化打造相似的产业发展类型。

(三)实现“丝瓷茶”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

图3 秦皇岛“爱淘器”陶瓷文化产业基地

陶瓷文化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诸多失败案例容易让人畏首畏尾,但对于湖州来说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得到足够重视。立足高校,联动发展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陶瓷艺术与商业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也不少,如红星美凯龙推行的陶瓷展售分红制就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湖州茶、丝文化的配合,发展形成商业氛围,如将三癸亭、顾渚山贡茶院等一批茶文化景点作为瓷器展销的场所,打造以茶、丝旅游项目和景点的开发为基础带动原始瓷文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6]。

目前湖州正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建设,如湖州丝绸小镇、南浔善链湖笔小镇、安吉天使小镇等。在瓷文化推广上可借鉴丽水画乡小镇的龙泉青瓷产业开发模式,将仿古陶瓷与商业销售合二为一,配合仿古建筑及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实现旅游产业、瓷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与特色小镇的共建式发展。大力开展研究协会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湖州古陶瓷学会、陆羽茶文化研究学会、丝绸文化研究会等团体间的合作,在专业领域展示出三种文化相融的巨大潜力,通过学术成果的交流扩大原始瓷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丝瓷茶文化的融合在文创领域更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丝绸材质的茶具外包装设计、丝绸纹样在茶具上的创新绘制、原始瓷茶具的造型演进及其对越窑茶具器型的影响、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如何融入丝瓷茶文化、居室设计中的传统元素注入、陶瓷制作机构的文化融合、高校文化消费中的传统元素发掘等。以实现“丝瓷茶”文化产业聚群发展,为前提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的相关内容。从丝瓷茶文化产业融合角度的分类(图4)确立详细的分析框架,进而开发出湖州优秀传统文化集群式互动发展的新模式。

1.原始瓷文化角度

图4 分类结构图

首先,湖州原始瓷文化的历史演进(商中期至北宋早期湖州瓷器的艺术形态、工艺技术、适应性经济特点,丝、瓷、茶文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

其次,原始瓷的造型特点(生活器具、陈设器具、文具、礼器、茶具、明器等)。

再次,原始瓷的装饰风格(纹样、釉色、胎质、刻画技法等)。

最后,可与丝、茶文化融合的元素提炼(现代设计中的抽象化处理、符号元素的提炼、地域性文化特点等)。

2.推动湖州经济社会发展角度

首先,湖州文化领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及趋势。

其次,丝瓷茶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再次,推动相关领域发展的切入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人才培养、产品推广等)。

最后,文化融合的路径及产业开发对策。

恰逢首届中国(浙江)丝瓷茶与人类文明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湖州作为闭幕式分会场应充分利用这次文化交流的大好时机,将湖州丝瓷茶文化予以推广。在首次开幕的浙江茶博会上,湖州应借力茶文化的成熟市场倾力开发瓷茶共荣的新模式。湖州拥有成熟产业的茶文化、悠久历史的钱山漾丝绸文化、德清窑的瓷之源文化更应在此次文化推广与产业开发的综合性盛会上让世界了解湖州的传统文化,为城市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湖州原始瓷文化作为一个符号和缩影,它代表了省内很多地方性城市所面临的具有共性的传统文化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它们没有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起点高、平台好、文化资源集中的优势,只是亦步亦趋的追随着领跑者的脚步,同时发现它们在利用传统文化发展城市经济的经验、模式却未必适用于自己。在国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正是湖州需要从自身条件和环境出发,去逐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湖州茶文化陶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