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理论课“知行合一:专题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必然

2018-07-25蔡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知行合一

【摘要】高校思政理论课运用“知行合一:专题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有其现实必然性,这一模式突出思政理论课课程性质和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两主”统一中提高教学实效,通过理论灌输和实践内化实现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知行合一;专题讲授;项目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师大连云港校区教改课题“思政理论课专题式教学+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LSJG1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70-0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育教学效果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沉浮。为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切实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深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笔者所在学校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的思政理论课“知行合一:专题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是对“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体两翼”式的即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思政理论课课程性质和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两主”统一中提高教学实效,通过理论灌输和实践内化实现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切实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实现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双赢”。

一、突出思政理论课课程性质,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思政理论课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领思想,传递价值,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理论教育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关键。因此,坚持思政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内外实践体验相结合尤为重要。“知行合一:专题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思政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要求。

1.通过专题讲授,夯实课堂理论教学主阵地。

专题讲授即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摒弃按章节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专题,然后由对某专题有专长或有深厚学科背景的教师授课,若干教师共同完成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专题讲授使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兴趣特长,集中精力研究和讲授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紧密相联的相关专题内容。教师从长期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中。由此,实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由“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变。通过教师深入透彻地理论分析和问题阐释,既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

2.通过项目实践,实现师生实践体验共成长。

为避免课堂专题讲授教师满堂灌的一言堂,有效融合课内外、校内外及网络上下教育资源,教师结合现实重大热点、难点及学生疑点问题设计课内外学生实践项目,如专题讨论、辩论、演讲、心得写作与交流、视频赏析、专家讲座、专题活动方案设计和成果展示、实地参观考察、撰写社会调研报告,等等。通过实施项目实践,师生围绕项目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依据项目主题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学生分组或独立自主完成实践项目,在参加活动、完成任务、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项目实践既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课内外实践体验的具体实现,有力促进了师生在实践体验中共同成长。

二、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

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几乎都是采用大班授课,“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使教学中师生互动很少,学生会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和冷漠听课状态,甚至存在师生间“你讲你的,我做我的,互不相干”的尴尬局面。要消除这一现象,必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知行合一:专题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实现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统一,使思政理论课教学更具有效性。

1.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满足学生主体发展需求。

专题讲授和项目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确定讲授专题和实践主题,以及理论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活动的形式。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形成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正确认识,解除思想和理论困惑,夯实学生思想和理论根基,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专题教学中学生固定、教师流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避免视觉疲劳,更有利于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风格,吸收不同的知识精华,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实效。项目实践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或个体形式完成项目任务,有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自觉意识,切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师生角色和作用,实现“两主”统一。专题讲授和项目实践中教师都是“导演”,主导整个教学进程,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从“讲”师变为“导”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重点把握教学方向和尺度,设计教学专题和实践项目,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和体系,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演员”,亲身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并主动获取知识,成为查阅资料、参与讨论、开展辩论、设计活动方案等实践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由此,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实现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发挥思政理论课育人功能,坚持理论灌输和实践内化相结合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其育人功能毋庸置疑。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育人功能,必须坚持理论灌输和实践内化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原则。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灌输理论的误解,以及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念的影响,理论生塞硬灌多、实践体验内化少,已严重制约了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和育人作用的发挥。“知行合一:专题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把理论灌输和实践内化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1.专题讲授加大理论灌输力度,实现理论育人。

列宁反对自发论而提出的“灌输”理论阐明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理论灌输的必要性。全球化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严峻形势下,思政理论课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在理论灌输的重要途径课堂专题讲授中,教师紧紧围绕育人中心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透彻的讲授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学生。理论灌输中教师灌输的都是自身专长的理论,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而非“填鸭式”的强行硬灌,充分调动被灌输者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增强理论灌输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力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实现思政理论课理论教学的育人功能。

2.项目实践增强理论认同程度,实现实践育人。

提高思政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政治社会化过程,不仅需要思政理论课的“理论灌输”,而且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内化与外化。因此,教学中必须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多地接触和参与社会现实生活,更加深刻地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学会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求是态度。项目实践中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项目任务,增强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感悟,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认同并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并以此指导实践转化为行动,构成知、信、行不断深化的过程,进而逐步内化为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思政理论课的实践育人功能得以实现。

综上,“知行合一:专题讲授+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其现实必然性,但是,这一模式对教师、学生和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会更高。如何更好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避免它的不足,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顾土东,刘松: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授一项目研讨”教学模式探微,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第83-85页

[2]刘秀伦,程梨:“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探析—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第145-148页

[3]陈善友,聂军,张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授+项目研讨”教学模式研究,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63-66页

[4]杨祥冰,潘向红:思政课“专题式讲授”与“开放式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以闺南理工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拙》课为例,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第97-99页

作者簡介:

蔡芹(197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知行合一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状况及原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