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创新

2018-07-25张莉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创新

张莉

[摘 要]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加强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从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过程中选取不同方法、修正完善方案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给学生选择的空间,重视其个性和兴趣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实验;创新;新高考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7-0095-02

新高考改革即将全面铺开,改革下的课程教学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不分文理科,而是学生拥有选择权,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选修生物呢?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尤其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更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探究主题,自主创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和方案,并组织和展开实验,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那么,如何进行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创新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生物探究性实验创新的基本思路

新课标专家陈玉琨指出:“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这是学校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唯一选择,探究性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提出来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能系统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好途径,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实验创新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正是探究性实验创新的目的,也为探究性实验创新指明了基本方向。

对于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创新,首先要了解何为生物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重点在于如何组织探究、探究什么内容,以及如何探究。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步骤可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生物探究性实验创新的基本策略

1.在实验材料上创新

实验材料的选取对于实验来说至关重要。生物课标提倡生物学实验的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一方面是鉴于我国是发展中大国,有限的资金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凡事都要节俭。另一方面,尽量使用可替代的器皿、废旧材料,只要安全性没有问题,不仅物尽其用,而且在替代设计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实验室的实验变为生活中可进行的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

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实验室里当时暂缺二氧化硅,这时有学生就想到了用细沙来替代,还有分离色素时考虑到安全性使用了95%乙醇做层析液,结果实验做得也很成功。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等相关实验中,将传统的实验材料天竺葵换成常见的小油菜,不仅节约成本,而且酒精脱色时油菜叶片比天竺葵快,节省实验时间。“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可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油、奶粉和奶茶做材料。“非还原糖淀粉的检测”实验,可提前制备淀粉纸:将滤纸放入面粉糊中浸泡,捞起,贴在干净玻璃上,晾干后可长期储存备用。“探究酶作用的特点和条件”相关实验中,淀粉酶可用生馒头加水培养而成。

2.在实验设计上创新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涉及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设计实验时,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

例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教材中所提到的材料都是植物组织,如果提供动物新鲜的血液,能否用于该实验?怎样设计?这样,这个实验就演变成一个核心问题:怎样去色?学生讨论思考后得出:对血液进行离心、静置后取上清液即可正常实验。

又如,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实验结论: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教學实践中可将这个结果改编成一个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首先,结合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分析作出假设: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各小组各抒己见,组员彼此合作、相互启发。各小组都能较好地解决溶解色素、检验淀粉和设计对照实验等问题,仅仅在控制变量上有所欠缺,同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学生一起选出最佳方案(教师可指出各种方案的共性以及可行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其他方案的设计和其他课题的研究)。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去探究,亲历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实验操作中创新

实验方案设计完毕,接下来就是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设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验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哪种方法能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一开始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但实践中学生发现有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颜色很浅,且外表皮比较难撕取,撕得过厚细胞有重叠;内表皮取用简单但无颜色。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找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把红墨水加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也可以看到质壁分离现象,但现象变为原生质层外是红色的,而原生质层部分仍是无色的,效果也很好。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比较用不同材料(菠菜、韭菜、萝卜叶等)做实验的结果;同种材料所取新鲜叶片与酒精量比例;滤纸条的划线次数、划线方法(毛细吸管、盖玻片、牙签等);圆形滤纸可以在中央弄个小孔,用小瓶盖将滤液印在小孔周围,再用小滤纸棍插在小孔中进行层析;圆形滤纸也可以直接以滤纸中央为圆心,滤液画一圆圈后,将滤纸对折两次后将尖端放在层析液中层析。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找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预设实验方案,再进行表达交流。这样,既进行了实验,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乐于实验,乐于学习。

总之,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创新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式,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选择的空间,重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这也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宗旨。

[ 参 考 文 献 ]

[1] 唐红梅.例说高中生物实验的优化方法[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Z1):33-34.

[2] 马勤英.高中生物实验改进点滴[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6):21.

[3] 高建军.高中生物实验创新和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9-12.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新高考改革创新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